欢迎来到金站网
行业资讯行业新闻

三伏天养生全攻略:从饮食到运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1

俗话说 “夏至三庚数头伏”,2025 年 7 月 20 日至 8 月 18 日的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旺盛,暑湿很重的时节。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脏腑相对虚寒,湿邪极易乘虚而入。如何在三伏天里保持健康,安然度过炎热的夏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养生指南吧!

一、三伏天的气候特点与人体反应

三伏天,作为自然界阳气旺盛之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汗液排泄增多,以调节体温,防止中暑。然而,过度的汗液流失也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加之高温高湿的环境,易使人感到疲倦、烦躁,甚至诱发中暑、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二、饮食调养:顾护脾胃,滋养身心

1、苦味祛内热:肠胃强健者,可每周 3~4 次食用凉拌莴笋叶或清炒莴笋叶,帮助清心泻火、祛除湿热;脾胃虚弱者,不妨用蒲公英根搭配红枣煮水代茶,既能清热又不伤脾胃。

2、酸味生津液:用柠檬、百香果搭配蜂蜜自制消暑饮品,既能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电解质,又能调节酸碱平衡,比含糖饮料更健康。

3、温养健脾胃:早餐一碗燕麦山药粥,加入桂圆、芡实,健脾暖胃效果佳。若体质偏热,可加入绿豆,清热同时兼顾温补。

4、饮食禁忌:辛辣食物易助长体内火气,建议减少食用;精制甜食会引起血糖波动,影响脾胃功能,需严格控制;黄瓜、冬瓜虽有利水功效,但不宜过量生食,建议搭配姜丝烹饪,降低寒性。

三、起居有常:避暑降温,规律作息

1、避开高温时段:上午 10 点至下午 16 点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建议穿着麻质透气衣物,做好防晒措施。

2、避免温差过大:从户外进入空调房,应先擦干汗水稍作休息,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 26℃左右。

3、忌贪凉露宿:避免直接睡在地板或风口处,使用凉席时可搭配薄毯,防止寒邪入侵。

4、合理作息,保证睡眠:三伏天昼长夜短,人体容易感到疲劳。因此,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可适当午休,以缓解上午的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5、勤洗澡,保持清洁:三伏天出汗多,身体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应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加重身体负担。洗完澡后可适当擦拭爽身粉或痱子粉,预防痱子、湿疹等皮肤病。

四、运动养生:适度运动,微微出汗

可在早晨或黄昏阳光柔和之时进行散步、慢跑、太极等运动,不可过强过烈运动,微微出汗为宜,忌汗出如雨。户外工作者要绕开烈日炙热之时或缩短日晒之时段,注意及时补足水分,预防中暑。

五、情志调节:保持平和,身心舒畅

1、呼吸冥想每天花 10 分钟找安静处,闭眼缓慢吸气 4 秒,再用 6 秒缓缓呼气,重复 5~10 次,专注于呼吸节奏,能快速平复焦虑。

2、自然疗愈傍晚到公园散步,观察植物枝叶的光影变化,或聆听蝉鸣、风声,通过亲近自然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

3、手工静心尝试折纸、编织等简单手工,比如用彩纸折千纸鹤或编织杯垫,专注于手部动作,让大脑从繁杂思绪中抽离。

六、中医特色疗法:借势调养,增强体质

1、三伏贴 —— 冬病夏治三伏贴依据 “冬病夏治” 原理,将特制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借助三伏天旺盛阳气,驱散体内寒湿。适用于慢性虚寒性胃病、关节疼痛等疾病。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确保安全有效。

2、三伏灸 —— 温通经络三伏灸利用阳气旺盛的时节,通过艾条或艾炷灸疗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达到温通经络、培补元气的效果。尤其适合阳虚体质人群,可改善手脚冰凉等问题。常用施灸方法有温和灸、隔姜灸,每次 15~20 分钟。七、注意事项

贴敷后若皮肤轻微发红、发痒属正常反应,出现水疱或严重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6 小时内避免洗澡、吹冷风,可饮用温热淡盐水补充水分。孕妇、发热患者及皮肤过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方案。

标签: 除甲醛 除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