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额状面分析当单足支撑时,重心升高,双足支撑时,重心下降,为了减少重心的上下移动,步行时骨盆配合有一定的运动。在正常步态中,当支撑腿达到MST位置时,身体重心达到比较高点,此时除去支撑腿稍有弯曲外,骨盆倾斜,即摆动腿一侧骨盆下降,可使身体重心下降,整个摆动相,重心上下移动约5CM。由于骨盆倾斜,支撑腿髋关节处于内收位,臀中肌必须工作,以维持身体平衡。(3)水平面分析在一步态周期中,摆动期摆动腿一侧的骨盆有旋前运动,对侧骨盆有旋后运动。旋前、旋后角度大约分别为4度,合计总的旋转范围为8度。骨盆旋前、旋后可使步长加大,并可减少重心下降程度。精度与舒适度平衡:柔性传感器需进一步提升耐用性。芯康步态评估系统分析
脊柱平衡指脊柱在三维空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中维持正常生理曲度与力线,实现身体重心稳定、能量高效传递的能力。人体行走时,对脊柱进行动态分析是非常复杂的。它需要通过运动学分析来测量各部分在空间中的位置,该运动学分析需要与对躯干肌(竖脊肌和腹肌)和臀肌(主要是臀大肌)的活动分析相结合。脊柱静态平衡:站立/坐位时脊柱与骨盆、下肢的对位关系。脊柱动态平衡:运动过程中脊柱与四肢协同调节姿势的能力。动态姿势分析系统:通过标记点追踪脊柱运动轨迹(如行走时躯干摆动幅度)。示例:步态中腰椎旋转角度异常增大(提示**稳定性不足)。动态步态评估系统联系方式利用光纤传感器或3D光学扫描技术,非接触式捕捉足底压力,避免传统传感器的磨损问题。
目测步态分析法是指不借用任何仪器,分析者通过直接注意某一关节或身体的某一节段来达到步态分析的目的的方法,多数是通过检查表或简要描述的方式完成,检查者需要记录步态周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识别步态是否异常及对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就必须先熟悉在一个步态周期内各个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髋、膝、踝、足关节的角度,参与的肌肉活动等情况,以下分别从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进行分析。(1)矢状面分析维持正常步态的条件是:髋关节屈曲至少要有30度,后伸达10度,膝关节能充分伸展,并能屈曲达60度,踝关节跖屈约20度,背伸至少有15度,为了维持这些关节活动范围,在步态周期不同阶段由不同的肌肉参与活动,若肌肉无力,将会出现不同的异常步态及相应代偿情况。踝足、膝和髋关节的矢状面分析结果分别见表4~6。
步态的定量分析是通过器械或专门的设备获得的客观数据对步态进行分析的方法。所用的器械或设备有卷尺、秒表、量角器、电子角度计、肌电图、录像、高速摄影、步态分析仪等。通过获得的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肌电活动参数、能量参数分析步态特征。1.运动学参数运动学参数是指运动的形态、速度和方向等参数,包括跨步特征(步长、支撑相、摆动相、步频、步速等)、分节棍图、关节角度曲线、角度-角度图等,但不包括引起运动的力的参数。• 3D打印定制化鞋垫:根据个体足压数据,通过3D打印制造个性化矫形鞋垫,材料具备自适应缓冲性能。
足印分析法先准备所用材料包括绘画颜料,1100cm ×45cm硬纸或地板胶、秒表、剪刀、直尺、量角器;测量参数有速度、步频、步角、步宽、跨步长和步长。具体方法如下:(1)测试准备:①准备好供步态分析用的步道,在距离两端各2.5m划一横线,中间6m作为正式步态分析用。②受试者赤脚踏上颜料或石灰粉,以便有颜料粘上足底。③正式测试之前,在步道旁试走2~3次。④正式测试时,嘱病人两眼平视前方,以自然行走方式走过准备好的步道。⑤当受试者走过开始端横线处按动秒表,直到走过终端横线外,停止秒表,记录走过中间6m所需要的时间,中间6m两侧至少应有连续6个步印供测量用。走路容易崴脚?可能是足底平衡能力退化,跌倒风险预警信号!3D步态评估系统器材
足底压力分析技术随着生物力学和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逐渐应用于临床医学、康复和运动科学领域。芯康步态评估系统分析
分析者通过直接注意某一关节或身体的某一节段来达到步态分析的目的的方法,多数是通过检查表或简要描述的方式完成,检查者需要记录步态周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识别步态是否异常及对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就必须先熟悉在一个步态周期内各个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髋、膝、踝、足关节的角度,参与的肌肉活动等情况,以下分别从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进行分析。(1)矢状面分析维持正常步态的条件是:髋关节屈曲至少要有30度,后伸达10度,膝关节能充分伸展,并能屈曲达60度,踝关节跖屈约20度,背伸至少有15度,为了维持这些关节活动范围,在步态周期不同阶段由不同的肌肉参与活动,若肌肉无力,将会出现不同的异常步态及相应代偿情况。芯康步态评估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