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站网
搜索
互联网时代你怎么证明你是一个人?

发布时间 : 2016-11-22 15:46:12 来源 : 金站网 浏览次数 : 互联网时代你怎么证明你是一个人?

  互联网时代你怎么证明你是一个人?
  当人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性向性别或者个人日记放到互联网的时候,互联网扮演的《一九八四》那块有人在盯梢的电幕;发现自己想点事儿就觉得累,或者想专注干些事情却被各类手机推送打断,会让人联想到美丽新世界那颗随时可以吞下的致幻药物嗦嘛……
  不过,我们对这一切若无其事。
  ? 互联网就像是《一九八四》里那块电幕
  互联网的隐私安全其实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它在盗取我们的信息。事实上,那个负责记录的 Cookie 也并不是在侵犯你的隐私。互联网与一九八四的相似之处在于,在你对着电脑三个小时之后,你可能忘了它正在记录你看过的每个东西。
  不过,互联网让我们自愿分享信息,到了 Web 2.0 时代,它充当了记录工具这件事,也更加明确化了。你的所有的信息和行为都在网上。你在社交网络写自己真实姓名、兴趣爱好、恋爱状况、日常状态、发自拍、都看过些什么书、老是给谁点赞、分享自己去了哪家餐厅吃饭、跑步线路是什么样子的……不知不觉,所有信息都放到了这里,就像书中所说,“在具体某一时刻,你没办法知道自己是否正在被监视”,不过,大家都已经习惯,自愿接受监视,并且乐于这么干了。
  ? 互联网也是一个让你没法集中注意力的美丽新世界
  互联网让一部分人失去了认真的能力,并且认为严肃思考是件滑稽的事。它似乎正在为人们总结出一套即便人们什么也不懂,但是仍然可以对任何事情都讲上两句刻薄话或者是写出些诗意的句子,以此表示自己随便一学也能全明白的方法。在人们思考之前,它首先摧毁了注意力。
  而对于个人来说,这跟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描述的那种状态其实很相似:这是个公元 2532 年的世界,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被垄断基因公司设定的,他们会感到很快乐,因为有校正人们思维的“睡眠教学”,还有随时可以嗑的嗦嘛,一种精神麻醉药物。过得很快乐,其实是“被快乐”,在互联网时代,思路是被互联网上的信息设定着,在网上想看些什么的一系列动作,大多时候是受互联网的引导,专注想点问题变得不那么容易,但你以为自己在独立思考。
  ? 清单之于互联网,有点像娱乐之于电视
  它们都起到了消解严肃的作用,的确又让枯燥的内容更加活泼有趣味,但是正如尼尔·波兹曼指出电视正在让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一样,“清单”的出现虽然让世界变得更加简洁清晰,但是人类喜欢“收藏”习惯就是也可以在这里迅速形成。
  互联网提供的信息可以深刻又丰富,但是比不断推送的、详尽的内容更受欢迎的,是介绍这些内容的清单,或者是刷清单的感觉,虽然一个朋友圈里转发的信息量已经够你学习一天的了,但是人们更沉迷于刷朋友圈,说上几句“好美喔”,就觉得一天的新闻已经浏览完毕了。
  ? 它让洗脑变得简单,并且培养了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是《一九八四》里真理部大楼的三条标语,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所在的世界的指导思想。一种根深蒂固或者病毒一样迅速普及的表达似乎也能充当这个作用,比如互联网时代的某些流行语。
  流行语很像是这样的一种“指导思想”,或者说是一种人们自愿接受的暴政。它们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兴盛。一般来说,这些词随着流传越广,意思也就越含糊,词意会被扩大,比如大家都在诟病的“心灵鸡汤”,愿意是指那些只讲结果,而不讲解决过程的文字,现在任何一个文字运用得优美一点的段落也被称作鸡汤, “那些语言表达中具有最大影响力的词语,往往反而是那些最不明确的词语。”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这样说。因为这些语言很方便人们去下结论。
  同时,思考问题也越来越能用现成的答案来取代,在这样的美丽新世界里,人们活在自以为已经得到的成就感和安全感之中,安然无恙。
  ? 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现在不仅知道,还能知道品种、年龄以及和其他狗的互动方式
  人们一开始发现互联网可以用来做聊天室的,大家都匿着名谁也不知道是谁;后来发现卖广告这件事也可以在互联网做,而且因为能够搜集数据,也就能投放得比传统广告更加精准;再后来人们发现互联网可以用来上门服务、出门叫车,一切都用同一套ID系统联系在一起,比如手机号码、身份证信息或者银行卡号。
  《纽约客》在 1993 年 7 月 5 日刊登了那则由漫画家彼得·施泰纳创作的著名漫画,一只坐在计算机前椅子的狗,和坐在地板上的另一只狗说:“在互联网时代,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个叫做彼得·施泰纳的作者因为这幅漫画的重印赚了5万美金。
  在你注册第一个社交网络,并且旁边有一行小字提醒你“最好使用真名”的时候,“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时代就淡化了。但是现在,互联网不仅知道你是谁,或许比你最亲密的朋友更加理解你,地图会在你下班之前提醒你现在回家有点堵,播放器会告诉你哪首歌跟你上次听的比较像,如果你跟你妈说“昨晚我睡得挺好的”,你的睡眠记录的 App 会暴露你深度睡眠只有半个小时。在“我知道你是谁”的时代,没有谁比互联网更清楚真实的你是什么样的了。
  ? 现在,怎么在互联网面前,证明你是一个人?
  但你依然证明不了自己是个人。机器人能够学会的东西越来越多,去年底,Google 推出了优化验证码机制,因为他们发现机器人是能够破解那个难以识别的验证码(学名叫 CAPTCHA 验证系统)的,并且识别率是 99.8%。它们推出的新方案叫做noCAPTCHA,里面有一个叫做“风险分析引擎”的东西,机器会通过这个分析来得出你是不是人类的结论,如果通过就没事,不通过,作为人类的你还得进行一轮类似“连连看”的测试,比如回答“以下图片哪个更像这只猫咪?” 的问题。
  ? 最后,我们认识一下这些人们常提起,听上去又很深奥的词乌托邦和反乌托邦
  乌托邦,其实就是人类梦想的美好世界,字面意思是 “空想的世界”。1515 年左右,有个叫做托马斯·莫尔的人写了本名字很长的书,叫做《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也就是《乌托邦》,畅想了他心目中的美好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财产公有、人民平等,大家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按需分配、所有人都从事生产劳动,没有堕落和罪恶……反乌托邦不是这个美好世界的反面,而恰恰是对这个美好世界的怀疑与批评。
  同样是财产公有、人民平等、大家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另一些人却指出在这富足美好的表象之下的,恰恰是精神世界的匮乏,人类失去自己的个性,变得不像人类。表面确实和平,但实际上这种制度之下却是弊病丛生,资源紧缺,因为对人性欲望的压制,人性扭曲所导致的犯罪、迫害并不少见。反乌托邦指出,这里并没有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