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在电子设备外壳制造中应用普遍,为提高其强度和耐蚀性,常进行固溶和自然时效处理。将铝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水冷,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下,过饱和固溶体逐渐分解,析出弥散的强化相,使铝合金强度和硬度不断提高。自然时效处理工艺简单,成本低,同时能保持铝合金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表面质量。经过这样处理的铝合金外壳,既轻便又坚固,满足电子设备对外观和性能的要求。电动机转子铁芯通常采用硅钢片制造,为降低铁芯损耗,需进行退火处理。将硅钢片叠压成铁芯后,在保护气氛中加热退火,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改善硅钢片的磁性能。对于一些高性能电动机,还可进行高温退火,进一步优化硅钢片的晶体结构,降低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退火后的铁芯,磁导率提高,铁芯损耗降低,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和性能。同时,在铁芯表面涂覆绝缘漆,防止片间短路,进一步降低损耗,保障电动机的稳定运行。回火作为热处理加工环节,能消除淬火应力,调整硬度与韧性平衡,保障金属性能稳定。山东热处理加工制造厂
模具在工业生产中频繁承受高压、摩擦和冲击,对综合性能要求苛刻。以 Cr12MoV 模具钢为例,首先进行球化退火,改善钢材原始组织,降低硬度,便于机械加工。粗加工后,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淬火加热温度较高,使碳化物充分溶解,获得高合金化的奥氏体。油冷淬火后得到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为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稳定组织,需进行多次回火。回火过程中,析出细小的碳化物,提高模具的硬度、耐磨性和韧性。经过这些处理,Cr12MoV 模具使用寿命长,能满足各种复杂模具的生产需求。云南酸洗热处理加工厂热处理加工是金属材料的蜕变之旅,通过高温等手段,改变性能,满足不同工业场景的需求。
抛丸与热处理的协同工艺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普遍。钛合金叶片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再进行抛丸强化,其表面会形成约 0.2 - 0.5mm 厚的压应力层,应力值可达 - 800MPa 以下,这对抵抗高速气流冲刷造成的疲劳裂纹至关重要。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采用该工艺后,在模拟 3000 小时交变载荷测试中,未出现任何裂纹扩展迹象,而未抛丸处理的叶片在 1500 小时时即发生失效。抛丸过程中,弹丸的动能转化为工件表面的塑性变形能,这种能量积累促使表层位错密度增加,形成高密度位错缠结,从而构建起更稳定的微观组织结构,为材料性能提升奠定基础。
建筑用钢筋要求具备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韧性。热轧钢筋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进行余热淬火和自回火处理。钢筋在高温轧制后,迅速进入冷却装置,表面快速冷却形成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芯部仍保持奥氏体状态。随后,芯部奥氏体向珠光体和铁素体转变,释放的热量使表面马氏体回火。这种工艺生产的钢筋强度高、韧性好,生产成本低。而且,由于表面形成压应力层,钢筋的抗腐蚀性能也得到提高,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回火是热处理加工的重要环节,可有效消除淬火应力,优化金属韧性。
弹簧在汽车、机械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需具备良好的弹性和疲劳强度。常用的弹簧钢在卷绕成型前,要进行球化退火。将钢材加热到略低于 Ac1 的温度,长时间保温,使片状渗碳体球化。球化退火降低钢材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为后续加工做准备。弹簧成型后,进行淬火和中温回火。淬火让弹簧获得马氏体组织,中温回火形成回火托氏体,赋予弹簧高弹性极限和疲劳强度。同时,表面喷丸处理引入残余压应力,进一步提高弹簧的疲劳寿命,确保其在长期振动环境下稳定工作。热处理加工的氮化处理,可在金属表面形成硬层,抗蚀性好,常用于精密部件。北京模具热处理加工
热处理加工是金属的 “魔法”,能改变其性能,淬火变硬、回火韧化,让金属更符合工业要求。山东热处理加工制造厂
海洋工程中的导管架钢桩长期浸泡于海水与海泥交界处,表面抛丸热处理通过复合防护提升其耐蚀抗疲劳性能。对 Q355ND 钢桩进行淬火回火后,采用 1.2mm 铸钢丸以 65m/s 速度抛丸,再结合环氧涂层防护,可使钢桩表面形成 0.5mm 厚的压应力层,同时涂层附着力提升 30%。实海暴露试验显示,该工艺使钢桩的腐蚀速率降至 0.03mm / 年,疲劳寿命在波浪载荷下延长至 25 年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抛丸后需在 4 小时内完成涂层施工,避免表层氧化影响结合力,而弹丸中的杂质含量需控制在 0.5% 以下,防止海洋环境中的电偶腐蚀。山东热处理加工制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