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成设计2025-08-22
职业病防护设计需遵循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原则。首先识别职业危害因素,如碳四烃类(刺激性、麻醉性)、溶剂蒸汽(NMP、DMF 等,毒性)、噪声(压缩机、泵等,≥85dB)、高温(反应器、加热炉区域,≥32℃)。针对化学危害,在密闭设备(如反应器、储罐)上设置密闭采样系统,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在溶剂挥发区域(如溶剂回收塔、泵房)设置局部排风装置,风速控制在 0.5-1.0m/s,将有害物质浓度降至职业接触限值以下;为操作人员配备防毒面具(如半面罩、罩)、防化服等个人防护用品(PPE),定期检测 PPE 有效性。针对噪声危害,选用低噪声设备(如低噪声压缩机,噪声≤80dB),对高噪声设备设置隔音罩、消声器,在操作岗位设置隔声值班室;定期为员工进行听力检测,建立健康档案。针对高温危害,在高温区域设置通风降温装置(如轴流风机、冷风机),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作业。此外,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开展员工职业健康培训,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健康安全。
本回答由 海成设计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