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模拟设备产品特点:■三相电压单独可调,每相电压0-320V;具有三相相位0-359°可调;■具有可编辑任意谐波1-49次,含有实验室常见谐波;■具有主动式PFC,可做低电压穿越和零电压穿越实验;■可做过/欠压,过/欠频实验;在可编程面板设定好需要的变化电压或者频率,运行后,电压或者频率的每一次变化都会触发一次电平,在做此实验时,非常的准确方便;■输出频率45.000-99.999Hz,具有0.001Hz/10ms可变,可轻易精确做过欠频实验,防孤岛实验。■LIST,STEP两大模式,可执行30组不同电压、频率、时间的设定,并可连续作循环测试。运行时间较短可以设定10ms,可用于模拟电网测试,实现电压、频率渐变,步阶功能,轻易完成低电压穿越试验。电网模拟设备提供多种内置的交流波形,例如三角波,锯齿波,方波,梯形波和削幅波。广东大型电网模拟设备设计
电网模拟设备输出电压等级相对高压直流输电较低,采用MMC结构时,其模块数目相对较少,使得MMC结构的优势难以体现,有必要研究一种适用于中高压电网模拟场合的拓扑结构。电网模拟设备拓扑及其控制方法,采用多模块级联结构得到大功率输出,为了得到质量高、动态特性好的模拟电压,提出基于状态反馈的改进型6k±1RC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电网幅值暂变、频率波动及波形畸变等故障模拟,并对控制器的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描述,较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江苏户外电网模拟设备厂家直销双向交流电网模拟电源其采用先进的SPWM技术及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波形技术。
如何维护可编程电网模拟设备?确保电网模拟设备寿命的重要环节:☆在应用电网模拟设备时,应尽量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以保证电网模拟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研发和生产电网模拟设备是电网模拟设备生命周期中必须控制的两个重要环节。☆电网模拟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必须确保电网模拟设备的性能符合其规定,并确保电网模拟设备性能指标的正常生命周期。☆电网模拟设备模块产品对生产工艺和工艺管理有较高的规定,要达到预测的产品质量,需要高质量的生产设备和管理。
电网模拟设备专门设计用于测试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中的发动机控制器,牵引电动机和整车,将电网模拟设备用于替代动力电池,这是一种廉价而准确的测试解决方案。该模拟器采用四象限PWM整流技术,双向DCDC技术和纯数字控制技术,并具有高输出、高稳定性和高精度,快速瞬态响应,能量双向流动特性等,可以仿真动态特性,给电池充电和放电。同时,它配备有RS485,CAN和以太网等远程通讯接口,并且可以连接到主机以形成智能系统,并实现电网模拟设备的实时运行。电网模拟设备可编辑各种电池类型,串并联数,各种SOC等其他变量条件的电池特性,并直接获取锰酸锂,磷酸铁锂的曲线特性,也可以自己定制电池的变化特性。高性能回馈式电网模拟设备可以作为电网模拟设备和全四象限功率放大器使用。
电网模拟设备将能够模拟各种电网连接点和动态事件,以在现场直接测试样机。除模拟各类电网故障外,设备还能测试电网的动态频率变化,以分析大功率风机并网的可行性,测试并网效果。为了测试电网的恢复能力,还可以模拟电网停电。电网模拟设备可用于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的研发、品质验证以及生产阶段。其全四象限运行、能源回馈以及电压波形编辑功能可符合相关法规(UL1741SA/IEEE1547/IEC62116)以及测试规范要求。用户可根据测试需求更改相关的参数,如电压、频率、相位变动、三相不平衡及闪变等,以模拟被测试产品所需的电网状态测试条件。电网模拟设备具备能源回馈电网的功能,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减少运行成本。电网模拟设备具备能源回馈电网的功能,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减少运行成本。江苏户外电网模拟设备厂家直销
电网模拟设备采用高功率密度设计,在3U的体积内功率可达15kVA,电压可达350VL-N。广东大型电网模拟设备设计
双向交流电网模拟电源是新推出的一款针对光伏并网逆流变器、储能逆变器、风电变流机、光伏电站测试的电网扰动装置。双向交流电网模拟电源前端采用PWM整流技术,具有高输入功率因数,对电网谐波小,能量可全反馈电网。双向交流电网模拟电源输出具有高质量、高精度及高动态响应等特性,产品主要部件均选用国际大品牌,大屏幕LCD显示触摸式操作,双向交流电网模拟电源主要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风电变流机、发电机及电站系统的并网侧特性测试。广东大型电网模拟设备设计
苏州万可顶钇电源有限公司是以提供电网模拟设备,光伏模拟设备,通用自动化测试系统,程控变频电源为主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于2011-02-25,旗下苏州万可顶钇电源,已经具有一定的业内水平。苏州万可顶钇电源以电网模拟设备,光伏模拟设备,通用自动化测试系统,程控变频电源为主业,服务于电工电气等领域,为全国客户提供先进电网模拟设备,光伏模拟设备,通用自动化测试系统,程控变频电源。将凭借高精尖的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加速推进全国电工电气产品竞争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