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仪能实现远程测温,让工作人员可以在安全距离外完成对危险区域或不易接近位置的温度测量。在高压电力设备的检测中,工作人员不用靠近带电设备,只需在安全区域用红外测温仪对准设备,就能完成温度监测,避免了触电风险。在对密闭容器内物体的测温中,不用打开容器,就能隔着容器壁测量内部物体的温度,减少了因打开容器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麻烦。在一些有毒、有害的工业环境中,工作人员可以在防护区外通过红外测温仪监测内部设备的温度,保障了人身安全,这种远程测温能力,让危险场景下的测温工作变得安全可靠。有不同测量距离可选,适配多样场景。合肥在线式红外高温计调试

部分红外测温仪配有激光瞄准功能,其作用是辅助定位被测点,而非参与测温(激光是可见光,与红外辐射无关)。仪器发射的激光点(多为红色)与红外测量区域中心对应,使用者能通过激光点直观知道 “正在测哪个位置”,尤其在测小目标或远距离目标时很实用 —— 比如测电路板上的小电容,激光点能准确对准电容中心,避免误测到周边元件。激光瞄准有单点和环形两种:单点瞄准适合小目标,环形瞄准则能显示测量区域的范围(如环形激光圈住的区域就是实际测量的范围)。合肥在线式红外高温计调试思捷拥有 “高污染环境红外测温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

思捷红外测温仪的正确安装调试,是确保测量精度与设备寿命的关键,需遵循光路设计、安装位置、参数设置三大关键要点。光路设计方面,需根据距离系数(D/S)确定安装距离:例如STRONG-SR-7026距离系数200:1,若目标直径10mm,安装距离需≤2000mm(D=S×200=10×200=2000mm);单色模式要求目标充满视场(≥20%),双色模式无此限制,但需对准目标中心。安装角度:单色仪与目标夹角≤30°,双色仪≤45°,避免角度过大导致反射误差;远离热源正上方,高温环境(>50℃)需加装水冷套(压力0.2MPa,流量2L/min),多尘环境加装吹扫装置(压力0.1MPa,流量6L/min)。调试步骤:1.通电预热10分钟(PID恒温启动);2.切换测温模式(单色/双色),单色模式需根据材料设置发射率(如钢氧化表面0.8~0.95),双色模式设置斜率系数(如不锈钢1.000);3.调整焦距至成像清晰(视频或目镜瞄准);4.设置响应时间(快速移动目标选5ms,稳态目标选0.1~1s);5.校准报警值与模拟量输出(如4~20mA对应600℃~1600℃)。某机械加工厂按指南安装后,测温偏差从8℃降至1℃,设备运行稳定。
固定式红外测温仪能实现 24 小时连续监测,这一优势在需要长期监控温度的场景中作用明显。在化工生产的反应釜旁,它可以固定安装在合适位置,实时监测反应釜的温度变化,一旦温度超出预设范围,就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避免因温度异常引发安全事故。在冷库运行中,它能持续监测库内温度,确保温度始终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保障储存物品的质量。在数据中心,它可以对服务器的温度进行连续监测,及时发现过热的服务器,防止设备因高温宕机,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持续保驾护航。思捷拥有 10 余台标准黑体炉,辐射温度覆盖 - 50℃~3000℃,保障校准精度。

D:S 比(距离与目标尺寸比)是红外测温仪的重要参数,意味着 “在 D 距离处能测量的蕞小目标直径为 S”。比如 D:S=10:1,意味着在 10 米处可测直径 1 米的目标,若目标直径只有 0.5 米,需站在 5 米内测量才准确。忽略 D:S 比会导致测量误差:若用 D:S=5:1 的测温仪在 10 米处测直径 1 米的目标(此时需 D:S=10:1),仪器接收的辐射会混入周边环境的红外光,使测量值偏离真实温度。选购时需按被测目标大小和测量距离算 D:S 比 —— 测远处小目标选高 D:S 比(如 30:1),近距离测大目标选低 D:S 比(如 5:1)即可。STRONG 系列测温分辨率可达 0.1℃。合肥在线式红外高温计调试
手动可调焦镜头搭配消色差组合透镜,思捷测温仪聚焦轻松,成像清晰锐利。合肥在线式红外高温计调试
红外测温仪的准确度,离不开黑体辐射定律的支撑。19 世纪,物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理想黑体(能完全吸收所有波长辐射且无反射的物体)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存在严格的数学关系,这就是黑体辐射定律,其中普朗克定律、斯忒藩 - 玻尔兹曼定律具代表性。普朗克定律揭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随波长和温度的分布规律,能明确不同温度下物体辐射的主要红外波长;斯忒藩 - 玻尔兹曼定律则指出,黑体的总辐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微小变化会引发辐射能量明显波动。红外测温仪正是依据这些定律,将探测到的辐射能量 “反向推导” 出物体温度,不过实际物体并非理想黑体,需通过发射率修正来贴近真实温度。合肥在线式红外高温计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