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江苏大气绿岛模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1日

“绿岛”项目期待更多用户,但一个现实困境是:合法排污的市场主体,担心污染物送到“绿岛”处理后成本增加;部分违法排污的市场主体,更不愿意用“绿岛”,从“零成本”变成有成本。除了钱的因素,市场主体将污染物送“绿岛”处理后,自家排放数据必然被“绿岛”获取,进而被监管部门掌握,这是一些市场主体隐秘的顾虑。没有足够的用户,“绿岛”显然难以为继。“入岛”不积极的困境,如何打破?芦昱建议,一方面,“绿岛”项目充分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服务费用;另一方面,部门采取一些倒逼措施,如降低对“入岛”市场主体的监管频次,而将不愿“入岛”的市场主体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绿岛模式强调绿色发展,致力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江苏大气绿岛模式

江苏大气绿岛模式,绿岛模式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绿岛”治理模式具体有三类应用案例。一是在吸附剂使用量大的地区(城市、园区和产业集群),建立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处置中心,同步完善吸附剂规范采购、统一收集、集中再生的管理体系,实现活性炭资源的循环利用。二是在同类型有机溶剂使用量较大的园区和集群,建立溶剂分散回收+集中提纯/处置中心,实现有机溶剂的循环利用。三是在同一类别工业涂装企业聚集的园区和集群,建设集中涂装中心,对喷涂废气进行统一高效治理。这些应用案例在行业内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成功带动了从事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和溶剂分散回收+集中提纯/处置企业的快速规模化发展。江苏大气绿岛模式绿岛模式强调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江苏大气绿岛模式,绿岛模式

强化监管措施。明确“绿岛”建设运维主体及“入岛”中小企业的排污许可责任,清晰划分权责利;要求“绿岛”项目安装污染在线监控装置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建立“绿岛”项目运行情况考核机制,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实施信息公开。通过一揽子的监管措施,防止“绿岛”不“绿”,变分散排放为集中排污。生态“绿岛”惠企利民效益明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全省已筛选确定两批187个“绿岛”项目,其中建成126个,包含小微企业危废收贮中心、电镀废水集中处理中心等85个工业“绿岛”项目,禽畜养殖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心等21个农业“绿岛”项目,餐饮公共烟道设施等20个服务业“绿岛”项目。

“绿岛”是指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理念,由government投资或government组织多元投资,配套建有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降低中小微市场主体治污成本。2020年2月,江苏将共享经济理念融入环保治污领域,引导市场主体建设共享型环保设施——“绿岛”项目,成为全国头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探索“集约建设、共享治污”模式的省份。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筛选确定187个“绿岛”项目,有力促进了企业达标排放,也让中小微市场主体腾出更多精力谋发展。绿岛模式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引导人们实现生态意识的提升。

江苏大气绿岛模式,绿岛模式

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栾志强认为区域性的活性炭集中再生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涉VOCs“绿岛”模式,但并不意味着自身无痛点。活性炭回收的来源控制不好的话,再生后的品质非常低,不可能再重复利用,给企业造成巨大负担。如果回收的是已经吸附酸性气体的活性炭,还会对企业的设备造成腐蚀。因此,不同来源的活性炭,再生条件不一样,采用的再生设备也不一样。另外,由于这类型“绿岛”规划较多,规模较大,也面临“无炭可收”的窘境。绿岛模式鼓励城市增加绿色景观和植被覆盖。江苏大气绿岛模式

绿岛模式强调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原则,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江苏大气绿岛模式

打通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较难点”江苏经济总量较大、产业门类较全、市场发育程度较高,拥有大量中小企业,总数已超300万个。这些中小企业是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产业体系的组成要件,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活力细胞,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面对愈发严格的环保标准,以及大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与环境需求,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环保挑战日益严峻。江苏大气绿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