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项目期待更多用户,但一个现实困境是:合法排污的市场主体,担心污染物送到“绿岛”处理后成本增加;部分违法排污的市场主体,更不愿意用“绿岛”,从“零成本”变成有成本。除了钱的因素,市场主体将污染物送“绿岛”处理后,自家排放数据必然被“绿岛”获取,进而被监管部门掌握,这是一些市场主体隐秘的顾虑。没有足够的用户,“绿岛”显然难以为继。“入岛”不积极的困境,如何打破?芦昱建议,一方面,“绿岛”项目充分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服务费用;另一方面,部门采取一些倒逼措施,如降低对“入岛”市场主体的监管频次,而将不愿“入岛”的市场主体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绿岛模式强调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活性炭资源化绿岛模式全流程
汪子润介绍,“绿岛”的产生较早可追溯到广东省的“共性工厂”理念。在广东省中山市有很多涂抹涂料产业,涉及较大的VOCs排放量。为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中山市建设了一个家具制造的“共性工厂”,为相关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共享场所,让其“拎包入住”,集中治污。“经过建设推广,中山市的空气环境得到了较好改善。随后中山市又将‘共性工厂’的理念推动至汽车配件生产、汽车维修等典型行业,形成了良好的经验模式。”汪子润说。江苏VOCs综合治理绿岛模式效应绿岛模式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尊重土地资源的环境功能。
截至目前“绿岛”项目已累计高效处置再生失效活性炭400余吨。数字赋能,闭环监管到位。搭建“炭管家”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企业活性炭填装数量、使用时长、更换周期等信息接入系统,分析研判、智能运算输出吸附饱和度和剩余使用时长,动态掌握活性炭运行情况。同时可根据设定的饱和度预警值分级分类向企业、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发送提醒。目前,该数字化监管平台已累计发出活性炭饱和度“红橙黄”三色预警570余条,成功提醒企业及时换炭184次。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杨新芝在大会致辞中指出,2020年2月,江苏省创新性地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绿岛”项目建设试点,由government投资或参与引导多元投资,建设可供多个共享共用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实施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帮助中小企业大幅降低了污染治理的成本。三年来,江苏省建成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各类绿岛项目154个,惠及中小市场主体超过3万家,可节约治污成本超过30亿元。他表示:“绿岛项目的建设运行既能节约资源,又能腾出空间。减下宝贵排污指标,还能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是一条减污降碳、互利多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绿岛模式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环保策略,提高了环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配套激励政策。协调金融机构给予“绿岛”项目建设主体低息借款,对符合绿色金融奖补政策的,给予借款贴息等支持;将“绿岛”项目纳入项目环评“绿色通道”,优先提供排污总量指标,做到快批快办;对建成并符合条件的“绿岛”项目,纳入环保信任保护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名单。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绿岛”项目奖补办法,对工业和服务业“绿岛”项目、农业“绿岛”项目,按照不超过核定环保设施投资总额的20%、40%直接给予奖补,切实缓解“绿岛”项目建设的投资压力。绿岛模式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江苏VOCs综合治理绿岛模式效应
绿岛模式强调城市建设要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活性炭资源化绿岛模式全流程
在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全域位于北仑区)的霞浦汽配创业园里,宁波北仑宏远模具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远)的污水处理站正在运作。这座日处理能力30吨的脱模废水处理站,不只能够满足宏远自身的治理需求,还能供园区其他有压铸工艺的企业使用。而宏远所需的喷塑生产线及前处理废水设施,则由“邻居”宁波飞兴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享”。这样的互助共享合作方式,是宁波市北仑区探索应用环保“绿岛”模式的体现。活性炭资源化绿岛模式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