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江苏生态环境部门将共享经济理念融入环保治污,引导市场主体建设共享型环保设施——“绿岛”项目,以降低中小企业治污成本。江苏由此成为全国头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探索“集约建设、共享治污”模式的省份。两年来,从一个创新理念到187个“绿岛”逐渐“浮出水面”的新实践,江苏“绿岛”探索带来什么变化,有何突破,还有什么难点?如何让“绿岛”成群岛,更好服务“美丽江苏”建设?危废“绿岛”项目的危废贮存架。既服务发展,亦加强监管“绿岛”是指由government投资或government组织多元投资,配套建有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的集中点(片区)。在绿岛模式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福建危废绿岛模式投资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杨新芝在大会致辞中指出,2020年2月,江苏省创新性地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绿岛”项目建设试点,由government投资或参与引导多元投资,建设可供多个共享共用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实施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帮助中小企业大幅降低了污染治理的成本。三年来,江苏省建成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各类绿岛项目154个,惠及中小市场主体超过3万家,可节约治污成本超过30亿元。他表示:“绿岛项目的建设运行既能节约资源,又能腾出空间。减下宝贵排污指标,还能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是一条减污降碳、互利多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福建危废绿岛模式投资绿岛模式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遵循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原则。
截至目前“绿岛”项目已累计高效处置再生失效活性炭400余吨。数字赋能,闭环监管到位。搭建“炭管家”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企业活性炭填装数量、使用时长、更换周期等信息接入系统,分析研判、智能运算输出吸附饱和度和剩余使用时长,动态掌握活性炭运行情况。同时可根据设定的饱和度预警值分级分类向企业、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发送提醒。目前,该数字化监管平台已累计发出活性炭饱和度“红橙黄”三色预警570余条,成功提醒企业及时换炭184次。
上线“环保码”,同步导入浙江“政wu网”,将相关园区企业纳入“码上监管”。四个新建小微园区相继成立园区环保事务协调委员会,相关单位齐抓共管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环境xin访量同比下降了30%。建立以绿色保险为主、环保管家为辅的第三方机构服务体系,为园区及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和解决方案。完善“保险+服务+补偿”为一体的绿色保险管理长效机制,推动5个园区保险试点,累计参保企业140余家。投运后,年中水回用量将超十万吨,重金属排放量较入园前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污染治理“绿岛”作用显现。绿岛模式鼓励城市建设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VOCs“绿岛”共享喷涂中心为周边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西咸新区·秦汉自动驾驶产业园起步区入区企业陕西西部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我们为产品喷漆时,不只投入资金量大、时间成本高,产生的废气等污染物也不好处理。现在交给喷涂中心进行集中喷漆,较大程度上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产生的污染物被集中处理,让生产过程更加环保无污染。”下一步,西咸新区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全方面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绿岛模式强调将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生态绿岛模式设计单位
绿岛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了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福建危废绿岛模式投资
“绿岛”项目期待更多用户,但一个现实困境是:合法排污的市场主体,担心污染物送到“绿岛”处理后成本增加;部分违法排污的市场主体,更不愿意用“绿岛”,从“零成本”变成有成本。除了钱的因素,市场主体将污染物送“绿岛”处理后,自家排放数据必然被“绿岛”获取,进而被监管部门掌握,这是一些市场主体隐秘的顾虑。没有足够的用户,“绿岛”显然难以为继。“入岛”不积极的困境,如何打破?芦昱建议,一方面,“绿岛”项目充分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服务费用;另一方面,部门采取一些倒逼措施,如降低对“入岛”市场主体的监管频次,而将不愿“入岛”的市场主体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福建危废绿岛模式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