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江苏生态绿岛模式案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8日

截至目前“绿岛”项目已累计高效处置再生失效活性炭400余吨。数字赋能,闭环监管到位。搭建“炭管家”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企业活性炭填装数量、使用时长、更换周期等信息接入系统,分析研判、智能运算输出吸附饱和度和剩余使用时长,动态掌握活性炭运行情况。同时可根据设定的饱和度预警值分级分类向企业、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发送提醒。目前,该数字化监管平台已累计发出活性炭饱和度“红橙黄”三色预警570余条,成功提醒企业及时换炭184次。在绿岛模式的推动下,我们的城市正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江苏生态绿岛模式案例

江苏生态绿岛模式案例,绿岛模式

目前,江苏省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在研究制定《“绿岛”项目入库筛选原则》和《“绿岛”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组织编制了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类、工业污水集中预处理类等五类《“绿岛”项目技术指南》以及《“绿岛”典型项目汇编》,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全省“绿岛”项目建设。虽然成效明显,但“绿岛”项目是一个新生事物,推进过程中较大难题是厘清排污责任。按照《环保法》,单个企业须做到达标排放,“绿岛”项目投用后,突破了单个企业达标排放、依证排污的政策约束,不少企业将污染物集中排给了“绿岛”,如果“绿岛”出现超标排放,该怎么办?活性炭分散治理绿岛模式原理绿岛模式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使城市与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相融合。

江苏生态绿岛模式案例,绿岛模式

所谓“绿岛”,就是指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建设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境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徐州着力推进“绿岛”项目建设,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中,用“绿岛”串起了生态产业链,家具企业集中喷涂,厨余垃圾集中处理,秸秆集中回收利用……污染物实现统一收集、集中治理后,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实现污染物大幅削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活性炭被誉为水和空气的"清洁剂",被主要用于废气和废水的治理。然而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吸附饱和,不只没有继续吸附有害物质的能力,还会成为污染物的富集体,因此需要及时更换,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环保污染治理成本。为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彻底解决活性炭更换不及时问题,徐州市在环保绿岛项目建设中,布局建设两家活性炭集中脱附再生项目。

农业“绿岛”如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水产智能化养殖尾水净化处置项目,采用三级净化工艺,水产养殖户的尾水可通过管道或生态排水沟渠导入净化区统一处理,处理后的养殖尾水还能循环使用,有效解决了320余家水产养殖户、总面积达4500亩的尾水净化问题,养殖尾水固体悬浮物、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达95%、80%和80%,出水水质可达地表水三类标准以上。据估算,以1万亩、水深1米为例,每年可削减氨氮2.04吨、CODcr(化学需氧量)134吨、总氮19.25吨、总磷1.89吨。绿岛模式致力于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江苏生态绿岛模式案例,绿岛模式

“绿岛”诞生之初是为了“解难题”。“中小企业总体上治污水平普遍不高,但如今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都在促使其发展不断规范。”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工程师汪子润表示,“如今,小企业面临着现实的两难境地——如果自己建完备的治理设施,成本过高,治污可能要赔;如果建设简易治理设施,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不治可能要停。”汪子润表示,即便企业建设了比较好的污染治理设施,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运维能力,很容易陷入“反复治、治反复”的恶性循环中,给监管部门也带来压力。绿岛模式强调城市建设要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福建工业园区绿岛模式投资

绿岛模式强调城市建设要遵循生态对城市发展的保障和依托。江苏生态绿岛模式案例

“绿岛”项目与“入岛”主体,以合同约定排污情况及相关责任,双方的排污许可证、合同均作为环境执法监管的依据。戴明忠介绍,除了厘清责任、破除障碍,省生态环境厅还从政策上为各地建“绿岛”保驾护航。例如,将建成并符合条件的“绿岛”项目,纳入环保信任保护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名单;“绿岛”项目运行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经核定后可申请用于本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绿岛”建设,是江苏在全国的一项重大环保创新。江苏生态绿岛模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