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转轮/焚烧炉RotorConcentrator/Oxidizer,浓缩转轮/焚烧炉系统吸附大风量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再把脱附后小风量高浓度废气导入焚烧炉予以分解净化。大风量低浓度的VOCs废气,通过一个由沸石为吸附材料的转轮,VOCs经被转轮吸附区的沸石所吸附后净化的气体经烟囱排到大气,再于脱附区中用180℃~200℃的小量热空气,将VOCs予以脱附。如此一高浓度小风量的脱附废气在导入焚烧炉中予以分解为二氧化碳及水气,净化的气体经烟囱排到大气。这一浓缩的工艺较大程度上地降低燃料费用。废气处理工程需要考虑整套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碱洗废气处理大气污染防治设计乙级资质
蓄热式催化剂焚烧炉(RCO),排放自工艺含VOCs的废气进入双槽RCO,三向切换风阀(POPPETVALVE)将此废气导入RCO的蓄热槽(EnergyRecoveryChamber)而预热此废气,含污染的废气被蓄热陶块渐渐地加热后进入催化床(CatalystBed),VOCs在经催化剂分解被氧化而放出热能于第二蓄热槽中之陶块,用以减少辅助燃料的消耗。陶块被加热,燃烧氧化后的干净气体逐渐降低温度,因此出口温度略高于RCO入口温度。三向切换风阀切换改变RCO出口/入口温度。如果VOCs浓度够高,所放出的热能足够时,RCO即不需燃料。例如RCO热回收效率为95%时,RCO出口只较入口温度高25℃而已。复合材料废气处理原理废气处理技术的不断优化,为工业生产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液体吸收法,液体吸收法指的是通过吸收剂与有机废气接触,把有机废气中的有害分子转移到吸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有机废气的目的。这种处理方法是一种典型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有机废气转移到吸收剂中后,采用解析方法把吸收剂中有害分子去除掉,然后回收,实现吸收剂的重复使用和利用。从作用原理的角度划分,此方法可分为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指利用物质之间相溶的原理,把水看作吸收剂,把有机废气中的有害分子去除掉,但是对于不溶于水的废气,比如苯,则只能通过化学方法清理,也就是通过有机废气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然后予以去除。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研究表明,工业废气含有有机化合物、硫化物、氟化物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很大程度上增加呼吸道相关重症的发病率。苯类有机物损害人的神经,造成神经系统障碍;多环芳烃有机物有强烈的致病性,含硫化物的气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神经、呼吸系统,刺激黏膜;长期摄入含氟化物的气体,导致大脑功能损伤,影响细胞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环境的质量要求变得更高了。在未来,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和降解必然是未来环境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废气处理的目标是减少或消除有毒有害废气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废气处理方法:1、光催化氧化工艺:技术特点:分子筛转轮+RTO组合工艺特点:氧化温度~800℃C,采用蓄热陶瓷作为换热器,换热效率>95%,处理效率90%~99%,占地面积相对适中,较高耐温~1000℃C,可处理含硫、卤素等有机物质,适于连续运行。2、分子筛转轮+CO组合工艺特点:氧化温度~300℃C,采用管式或板式作为换热器,换热效率~65%,处理效率90%~99%,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较高耐温~500℃C,不能处理含硫、卤素等有机物质,适于间歇运行。废气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复合材料废气处理原理
废气处理设备需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转和处理效果。碱洗废气处理大气污染防治设计乙级资质
水吸收法原理:利用臭气中某些物质易溶于水的特性,使臭气成分直接与水接触,从而溶解于水达到脱臭目的。适用范围:水溶性、有组织排放源的恶臭气体。优点:工艺简单,管理方便,设备运转费用低 产生二次污染,需对洗涤液进行处理。缺点:净化效率低,应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对硫醇,脂肪酸等处理效果差。曝气式活性污泥脱臭法,原理:将恶臭物质以曝气形式分散到含活性污泥的混和液中,通过悬浮生长的微生物降解恶臭物质 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截至2013年,日本已用于粪便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的臭气处理。优点:活性污泥经过驯化后,对不超过极限负荷量的恶臭成分,去除率可达99.5%以上。缺点:受到曝气强度的限制,该法的应用还有一定局限。碱洗废气处理大气污染防治设计乙级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