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载波通信G3-PLC的特点如下:1、经济可靠:电力线路载波通信利用十分坚固的电力线路传递信号,超高压电力线路的绝缘水平很高,导线粗、强度大、杆塔牢固,因此可靠性极高;同时不需要单独架设通信线路和进行线路维护,虽然在两端要增加载波机和高频阻波器及结合设备,但是只要通信距离在30~50km以上,就比一般有线通信便宜,而且在载波机的有效通信距离内,通信距离越长越经济,节省投资。2、频率范围窄,通道容量小。电力线载波机的高频频率范围是30~50kHz,以每路信号占4kHz为例,只能装设117种不同频率的载波机,因此通道的容量比较小。为了传递远动等其他信息,在电力线载波机的每路4kHz频带范围内,通常只用300~2300Hz,甚至300~2000Hz传递话音。因电力线载波机的话音频带很窄,故双方通话时的音色、音调比较差。电力线通信网络是世界上比较大的网络之一,电力线通信是以电力线网络作为通信信道的一种通信方式。智能家电G3-PLC电力线通信原理
电力线载波通信G3-PLC的基本原理如下:所谓电力线载波通信,就是将信息调制为高频信号并耦合至电力线路,利用电力线路作为介质进行通信的技术。在电力线上将模拟或数字信号通过载波方式进行传输。接收端接收到载有信号的载波信号后,经过带有阻波器的耦合装置提取出有用信号并通过接受机分离高频信号,滤去干扰信号后还原成原有的模拟或数字信号。这样并不必像其他有线通信方式那样去重新建设通信线路,也不必像无线通信那样要用更为复杂的收发装置还占用有限的无线频谱资源,因此对综合变单台区下的用户来使用是非常适合的。智能家电电力系统通信G3-PLC芯片大概多少钱电力线载波通信G3-PLC的衰减与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且具有时变性。
电力线载波通信G3-PLC的应用场景如下:1、电表: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利用已有的电力配电网进行通信,信号不会因为通过建筑物墙壁而受到衰减甚至屏蔽,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或即将部署的智能电表系统都采用PLC方案进行自动远程抄表。2、光伏: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绿色环保、占地面积小、安装简单等优势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微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是未来太阳能光伏利用的主要趋势;3、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软件系统、云计算平台构成的家居生态圈,并通过数据收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电力线载波通信G3-PLC能够应用在空调节能管理方面:空调节能管理系统结合电力载波(PLC)+RF双模、LoRa等通信技术,实现“1个平台”对各类型空调的智能化节能管理。空调温控器采用PLC+RF双模、LoRaZigBee通讯方式。中央空调温控器具有普通测温器所有功能及当量时间分户计费功能;温度限值功能;掉电记忆功能;定时间段,时间点管控功能;风盘逻辑控制;按键锁定及禁用功能;分体空调温控器可以远程开关控制;实时进行空调状态采集;电参数采集计量;温度限值功能等。我们联芯通的产品线包括电力线通信(PLC),sub-GHz无线(RF)和融合双模解决方案。电力线载波适用于县、地调等信息需求量小的情形,以及在其它场合做为可靠的备用通信手段。
电力线载波通信G3-PLC的市场需求前景如下:从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的需求前景来看,未来几年在智能电网建设和智能家居需求集中释放的推动下,以载波电能表、集中器等产品为主的电能管理市场仍将占据主要地位,以"三表合一"(指水表、燃气表和电能表)、家庭防盗报警为象征的智能家居应用,井下安全保障、LED路灯控制、精细农业、污染检测等应用为象征的工业控制应用将逐渐兴起不但为电网公司提供新的增值服务机会,也成为电力线载波芯片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联芯通的产品为客户的IIoT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目前,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智能计量,智能公用事业,智能能源,智能城市和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等领域。电力线载波通信G3-PLC可在嘈杂的电网环境中提供强健的AMI网络连接和先进的通信效能。智能电网G3-PLC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传输速率
G3-PLC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电网、智能计量、智能家电和工业物联网。智能家电G3-PLC电力线通信原理
电力线载波通信G3-PLC各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1、电力载波机:是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实现调制和解调,即在发端将音频搬移到高频段电力线载波通信频率,完成频率搬移,载波机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质量。2、耦合电容C和结合滤波器JL组成一个带通滤波器,其作用是通过高频载波信号,并阻止电力线上的工频高压和工频电流进入载波设备,确保人身、设备安全。3、线路阻波器GZ串接在电力线路和母线之间,是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加工”,故又称“加工设备”,加工设备的作用是通过电力电流、阻止高频载波信号漏到变压器和电力线分支线路等电力设备,以减小变电站和分支线路对高频信号的介入损耗及同一母线不同电力线路上高频通道。智能家电G3-PLC电力线通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