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对照看看,你正被哪种噪音折磨?1.窗外的“绝不落幕演唱会”——车流、喇叭、广场舞,24小时循环。临街房的“福利”:白天车流“呼呼”声,晚上货车“轰隆”声;小区楼下的广场舞神曲、摊贩叫卖声,音量大到能穿透玻璃;偶尔窜出的“炸街”摩托,引擎轰鸣能把人从床上弹起来。这种噪音带着“穿透力”,普通窗户根本挡不住。2.管道里的“水流交响曲”——下水道成了噪音扩音器。楼上洗澡,你家卫生间传来“哗啦哗啦”的水流声;半夜邻居冲厕所,“咕咚”一声像从你床头冒出来;厨房下水管的“滴答”声,安静时听得格外清晰。裸露的管道是天然的“传声筒”,水流振动会顺着管壁一路向下。酒店走廊铺厚质地毯,行李箱滚轮噪音被地毯吸收。广西工厂噪音治理
噪声污染综合防治是针对声环境物理性污染提出的综合治理体系,通过工程技术与管理手段减少噪声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其主要措施包括声源控制(如弹性轴套齿轮降噪15~20dB)、传播途径阻断(隔声屏障、吸声材料)及接收者防护(护耳器)三个层面,具有局部性和无残留特性。防治过程需结合噪声调查与标准差值确定降噪量,采取隔声罩(降噪10~30dB)、吸声措施(降噪3~15dB)或护耳器(降噪20~40dB)等差异化控制方案。我国实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方针,推行噪声超标收费制度及新建项目“三同时”审批制度。2023-2025年期间,湖北省通过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工业噪声24小时自动监测联网及宁静小区创建活动强化治理。襄阳市提出2025年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85%以上,强制推广低噪声施工设备和路面技术[4]。江苏省检察机关通过声屏障工程、无人机AI拾音技术及“静音护考”专项行动实现噪声投诉量下降30%。安徽噪音治理方法有哪些社区在变电站外设置隔声围栏,低频嗡嗡声不再扰民。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防治。禁止在居民小区、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建筑物内和居民住宅及学校、医院、机关周围开办迪吧、卡厅等产生噪声和振动污染的娱乐场所。新建的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并依规向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所在地市民进行公示,对新建大型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实施听证制度。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或环境影响评价意见,环保、文化、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对现有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实施综合整治,重点整治扰民投诉突出的KTV厅、迪吧等娱乐场所。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或工商营业执照的文化娱乐场所,文化、工商等部门要依法予以取缔。对已经取得经营许可证或工商营业执照并从事经营活动的文化娱乐场所,实行分类管理。
噪音的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听力损伤:持续的高分贝噪音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长久性耳聋。2.心理影响:噪音会引发烦躁、焦虑、睡眠不良等问题,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3.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长期噪音暴露可能增加血压高、心脏病等风险。4.干扰工作和学习:噪音会降低注意力,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噪音的治理方法:针对不同的噪音来源和传播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地铁施工单位铺设临时隔声屏障,沿线居民晚间终于能安静入睡。
加强商业经营和小型加工企业等噪声污染监管。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其它高音响器材招揽顾客;禁止在居民、行政办公、文教卫生医疗区等特殊区域使用广播喇叭从事商业活动;禁止午间(12:00~14:30)和夜间(22:00~07:00)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从事产生噪声污染的室内装修、家具加工等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市区内使用影响生活环境或危害居民健康的高音广播喇叭和其他高音响器材。执行社会生活噪声控制标准。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边界噪声排放,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标准限值。家庭影院系统安装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位置以避免声音外泄。黑龙江公路噪音治理
居民楼屋顶风机加装隔声箱,顶层住户免受嗡嗡困扰。广西工厂噪音治理
问:购买新建居民住房时,如何获取房屋周边可能受到的噪声影响?答:《噪声法》对新建居民住房噪声污染防治提出了要求。比如,要求修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增加住房可能受到室内外噪声影响情况、采取或者拟采取的防治措施,以及住房共用设施设备位置等内容。再比如,要求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在销售场所公示住房可能受到的噪声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新建居民住宅区安装的电梯、水泵、变压器等共用设施设备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市民购买商品住房时,也应同时考虑小区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情况、周边交通流量、通行车辆载重等产生的噪声影响。广西工厂噪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