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和有机酸等带有极性基团,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其结构黏稠,是一种天然的乳化剂,可使稠油形成乳液。环烷酸盐,特别是环烷酸钠是高亲水化合物,容易导致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乳液的稳定性和破乳的有效性与芳烃的含量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油水界面膜的强度,使污水的稳定性增强。管道输送中加入以利于输送的降黏剂、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以及泵和管道机械外力的搅拌作用,使稠油乳液更加稳定,增加了废水处理的难度。破乳剂的使用可以增加产品的透明度。非氧化性破乳剂生产
“润湿”和“渗透”作用。破乳剂可以溶解吸附在油水界面的胶质、沥青质、固体粉末等天然乳化剂,防止天然乳化剂构成的界面膜阻碍水滴聚结。如黏土、硫化铁、钻井泥浆等固体颗粒具有亲水性,破乳剂能把这些固体乳化剂从油水界面拉入水滴内;沥青质和高熔点蜡晶等具有亲油性,破乳剂能让其离开油水界面进入原油内。这样,有利于水滴碰撞时的合并,达到水滴下沉的目的。由于原油乳状液中呈分散相的水滴总是带负电荷,并在自己的表面上吸附了一部分正离子,使分散相往往带有正电,因为所带电荷相同,分散相的水滴之间互相排斥,水滴难于合并。如果在原油中加入离子型的破乳剂,极性相反的离子被吸附在水滴表面并将正电荷中和,使水滴的静电斥力减弱,破坏受同性电保护的界面膜,使水滴合并从油中沉降下来。非氧化性破乳剂生产破乳剂的使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破乳剂的性能直接影响两相分离效果。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程序是用有机溶剂(如醋酸丁酯)从青霉素发酵液中萃取青霉素,由于发酵液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菌丝体等的复杂物,萃取时有机相与水相的界面不清,呈一定强度的乳化区,对成品得率影响很大。为此必须使用破乳剂破乳,消除乳化现象,达到两相快速有效分离。常见破乳剂——目前油田中常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SP型破乳剂SP型破乳剂的主要组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
出水达到生产要求。等发明了一种水溶性丙烯酸改性高分子破乳剂,在65℃、pH6.5~7.0、加入量80mg/L的条件下,可将稠油废水的含油量从100mg/L降至20mg/L,悬浮物质量浓度降至15mg/L以下。朱剑钊以甲醛、多胺及其他助剂为原料,合成破乳剂KW-04,处理新疆红浅和九区稠油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入量10~30mg/L、温度80℃、处理时间10~30min的条件下,除油率大于90%,产品原料易购、合成工艺简单。王临红等合成的聚醚类高分子破乳剂,密度为1.8g/cm3,固含量为98%。用该破乳剂处理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稠油废水,适宜加入量为20~40mg/L,与同类产品相比,用量少,除油好。破乳剂的添加应均匀搅拌,以确保其充分分散。
为此,在上述情况下需添加破乳剂加以处理。使用破乳剂时需先调整乳浊液的pH值,对于强碱、强酸乳浊液一般需将pH值调至1~10的范围。在石油、化工、毛纺和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含油乳浊液的废水处理中,除了用物理破乳方法(如加热法、膜分离法、电场破乳法)以外,也常用破乳剂进行化学处理。普遍使用的破乳剂是由多种组分构成的高分散性的混合物。对水包油型乳浊液的破乳通常用带有H+、Al3+、Fe3+等阳离子的无机物作破乳剂,如无机酸、硫酸铁等;而对油包水型乳浊液的破乳,一般用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两者的混合物作为破乳剂。破乳剂的使用可以提高产品的可持续性。非氧化性破乳剂生产
DL32破乳剂是种多单体合成的油溶性聚酸类高分子化合物。非氧化性破乳剂生产
破乳机理由于油、油层水及所含天然乳化剂组成的复杂性,对油水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又极其困难,因而对化学破乳剂的破乳过程和破乳机理仍处于研究之中,但破乳剂和乳化剂都是表面活性物质,两者的作用却截然相反。现将各种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归纳如下:表面活性作用。破乳剂都具有高效能的表面活性物质,破乳剂较乳化剂有更高的活性,有文献认为破乳剂活性应比乳化剂大100~1000倍,使破乳剂能迅速地穿过乳状液外相分散到油水界面上,替换或中和乳化剂,降低乳化水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膜强度,使形成W/O型乳状液变得很不稳定。界面膜在外力作用下极易破裂,从而使乳状液微粒内相的水突破界面膜进入外相非氧化性破乳剂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