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是可再生的“负碳”型建筑材料。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CO₂,释放O₂,研究表明,1m³的木材可储存约1t的CO₂。且树木的固碳能力并不会随着它被加工成木制品而消失,而是伴随着木制品的使用,将生长过程中吸收的CO₂更长久的固定在木材里。在经历完整的建筑生命周期后,木结构建筑也并不会产生建筑废弃物,而是经过微生物的作用真正回到自然,因此木材是环保的建筑材料。材料的绿色低碳优势已是得天独厚,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环保更多的是从绿色建造方式上着手,采用装配式建筑,推进建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整体提升工程项目绿色品质。助力双碳,木结构建筑大有可为!海南装配式木结构
轻型木结构是最常见的现代木结构建筑形式之一,采用的材料包括规格材、木基结构板材、工字形搁棚或木搁栅、结构复合材和金属连接件等。轻型木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主要采用钉连接,部分构件之间也采用金属齿板连接和金属连接件连接。墙体内部填充岩棉、玻璃纤维棉或聚氨酯发泡材料,外部覆盖各种材料,如石膏板、玻璃、钢板等。具有较好的隔音隔热效果。
重型木结构是指承重构件主要采用层板胶合木构件制作的单层或多层建筑结构,墙体一般采用重型木结构、玻璃幕墙、金属装饰带等结构形式,构件之间主要通过螺栓、销钉、剪板以及各种金属连接件进行连接。重木结构建筑多用于单层工业建筑和大中型公共建筑,如大空间、大跨度的体育场馆、音乐厅和展览场馆等。而正交胶合木(CLT)的出现,则让高层木结构建筑项目得以落地。 四川工厂预制生产木结构创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零界科技集团的木结构建筑理念。
在使用木材进行设计时,有几个考虑因素可以使木材在我们的建筑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亲生物性。●暴露纹理。选择一种能够增强纹理图案的饰面,选择清透的漆料或者涂料,避免大量的油漆或涂料掩盖了木材本身的纹理。●优先考虑纹理和轮廓线。纹理和轮廓线在视觉上比树节更可取。审慎地使用树节是很好的做法;太多的树节会弱化轮廓或拼接效果,影响视觉体验。●尽可能地暴露木材。一般来说,木材占空间表面积的一半左右,是产生亲生物性反应的更好选择。大面积使用木材或者在明显处使用木材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地板、天花板、墙板,隔板,门拉手等。●平衡优先事项。可持续的木材采购对于碳核算、栖息地保护和地方经济复原力至关重要。我们也希望鼓励在建筑中使用可持续采购的木材,因为它对人类健康有益。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木材生命周期分析和成本考虑外,在材料选择和应用中要考虑木材对健康的长期积极影响。
亲自然性的概念在建筑设计中已经使用了数十年,建筑亲自然设计的指导原则为:链接人与自然,从而促进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随着当代建筑设计趋势的稳定,建筑设计师们越发热衷于设计模仿大自然和户外环境的建筑,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机建筑材料,而在所有的材料选择中,木材是非常受欢迎的材料之一。其根本原因不仅是木材有许多功能性上的优点,还能给人身心带来诸多益处,因此木材在建筑界获得了持续的关注。无论是通过视觉、触觉、嗅觉还是听觉,人类的大脑都能下意识地由木质空间联想到树木,进而联想到生命与自然,从而使人产生舒适的反应,提升居住者的幸福感。木结构建筑的维护成本如何?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主要优势包括环保性能、节能保温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环保性能低碳排放:木材生产、运输和加工的碳排放远低于钢材和混凝土。据统计,木材、钢材和水泥三种建筑材料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30、6470和1220 kg CO2/t。环境污染小:建设环节中,钢筋混凝土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比木结构多且难以处理;拆除环节中,木结构材料易于循环再利用,无需填埋。节能保温性能高效保温隔热:木质墙体因其导热系数小,能有效减少保温隔热所需能量,节能环保性能优良。减少能源消耗:由于木材的天然保温特性,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在运行阶段可以降低能耗。安全性能抗震性:木结构自身质量小,地震吸收的地震力少,且具有很好的韧性,能吸收并消散能量,抗震性能优良。防火性:木结构在火灾中形成的碳化层可保护内部结构,延缓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提供时间。还可通过安装自动喷淋系统等措施提高防火能力。木结构建筑公司哪家好?江西木结构施工管理
木结构建筑的美学与功能。海南装配式木结构
当代木构不同于传统木构,其高度依赖于建筑工业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材料产品不断迭代变化,性能逐步提升。在新材料、新技术支持下,建筑师围绕高度、跨度、精度、速度、集成度、自由度等方面正进行着多元尝试。1)审视当代木构建筑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材料革新、工程技术迭代为当代木构建筑发展带来新契机。上一阶段城乡建设历程中,混凝土等材料长期处于“主角”地位,绿色建材往往不被市场或规范所接受。在不断强调低碳、绿色的现如今,是否可以探索基于包括木、竹在内的更多材料的创作可能性?2)回归建筑本体,回归建构文化。因种种原因,建筑师及民众对于建筑新、奇、特造型以及设计叙事逻辑似乎更感兴趣,反而对空间、结构、材料的本体思辨讨论逐渐减少。在全球倡导绿色低碳背景下,或许应该更多地讨论“材”的内涵、“器”的价值、“物”的立场、“人”的需求。3)探索兼顾本体论的学科交叉合作模式与方法。无论当代木构亦或其他材料建构方式,能否在坚守人文立场同时,寻求与结构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等多方协助,共同推动设计创新显得格外必要。海南装配式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