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过互联网信息监测、环境污染举报热线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收集,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事发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或监测到相关信息后,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程序和要求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相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人民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人民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地方各级人民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必要时可越级上报。接到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跨省级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时,环境保护部要及时通报相关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以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省级人民和环境保护部应当立即向报告:(1)初判为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2)可能或已引发大规模的突发环境事件;(3)可能造成国际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4)境外因素导致或可能导致我境内突发环境事件;(5)省级人民和环境保护部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45. 环境应急预案可以提高环境应急处置和恢复的应急管理和协调能力。橡胶厂环境应急预案
二、工作内容(一)梳理企业名单。根据《关于深入开展重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和工业园区信息登记及深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万州环发〔20**〕39号)工作安排,结合《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备案平台》中一般及以上环境风险等级的企业名单,根据评估和现场勘验情况,确定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等33家企业开展信息登记及深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二)企业调查和填写环境风险管理信息。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要认真履行环境风险防范主体责任,通过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调查分析本企业工艺及产污环节,准确识别环境风险点位(源),合理划分环境风险单元,查清每个风险点位(源)或风险单元现有防控设施及连接管网,并按《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信息登记表》规范要求开展有关环境风险信息调查和纸质件的填写工作。(三)企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预案。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在完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信息登记表》基础数据填写后,要按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企业环境风险管理信息登记表》中F303表的'要求,针对每个环境风险点位。橡胶厂环境应急预案39. 环境应急预案可以促进环境应急处置和恢复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4应急响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省级人民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设区的市级人民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县级人民负责应对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或重要时段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事件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采取以下措施。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当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明时,由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查明涉事单位,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事发地人民应组织制订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手段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5. 环境应急预案可以提高环境监管和应急管理的能力。
③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综合协调;充分准备,快速反应;调查取证,监测先行;依靠科学,高效处置。明确应急预案与内部企业应急预案和外部其他应急预案的关系,并辅相应的关系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2、组织机构和职责、各职能小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组成(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担任副组长。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排险、减害工作。(2)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处置具体排险减害(救助)方案、措施以及决定其他重要事项。(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4)接受的指令和调动。(5)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其组成和职责如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室)设在公司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担任应急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1)负责承办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2)接受环境事件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信息,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和预警级别,并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3)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指示,迅速派出事件调查取证和监测先行队伍,根据反馈的信息确定事件的类型和预警级别。12. 环境应急预案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橡胶厂环境应急预案
25. 环境应急预案可以提高环境应急处置和恢复的效益和效果。橡胶厂环境应急预案
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2)防范处置。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的必要的健康防护措施。(3)应急准备。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并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4)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解读。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的地方人民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因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橡胶厂环境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