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电极——溶氧对生物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及调控,溶解氧(DissolvedOxygen,DO)是生物发酵过程中影响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浓度和调控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细胞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以下是溶解氧对类胡萝卜素发酵的影响及调控策略的详细分析:溶解氧对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1.直接代谢调控:(1)好氧需求:类胡萝卜素合成菌(如红酵母、黏红酵母、三孢布拉霉等)多为好氧微生物,其合成途径依赖氧分子作为底物(如β-胡萝卜素合成需氧依赖的环化酶)。(2)氧化应激响应:适度氧胁迫可促进抗氧化防御机制,促进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虾青素)积累,因其具有qingli活性氧(ROS)的功能。但过量ROS会抑制细胞生长。2.能量与还原力平衡:(1)高DO促进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生成更多ATP和NADPH,为类胡萝卜素合成提供能量和还原力(如NADPH是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辅因子)(2)但过高的DO可能导致碳源过度消耗于菌体生长,而非产物合成。3、关键酶活性,(1)限氧条件下,MVA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如HMG-CoA还原酶)活性可能受抑制,减少类胡萝卜素前体(IPP/DMAPP)供应。(2)如三孢布拉霉中,DO>30%饱和度时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 实验教材详细记录溶氧电极的故障案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北京微生物培养用溶解氧电极
溶氧电极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在植物工厂中,通过精确控制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实现植物的高效生长。而溶解氧作为植物根系生长和呼吸的重要因素,同样需要精细调控。溶氧电极可用于监测植物工厂营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整营养液的通气量和循环方式,为植物提供适宜的溶氧环境,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植物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微基智慧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高精度溶氧电极怎么卖行业协会组织溶氧电极技术研讨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交流。
溶氧电极的校准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光学溶氧电极校准为例,首先需在仪表室给电极通电,稳定 10 分钟,使其达到工作状态。接着通过手操器或者电脑 ArcAir 软件平台连接电极(需配备无线发射头和无线 USB 转接头等设备)。然后用软件修改补偿压力值为 1013mbar,等待电极在空气中的测量值基本稳定。之后选择校准功能,对电极实施校准,校准值设为 100% Sat.。由于空气是稳定介质,正常情况下校准过程应顺利通过。若未通过,则需检查电极状态和报警信息,进行相应处理 ,确保电极测量精细。
溶氧电极的准确性对于研究溶氧水平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精确测量溶氧水平,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不同溶氧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和代谢变化。例如,在研究微生物阴极催化氧还原反应时,准确的溶氧电极测值可以帮助确定要求的溶氧条件,提高微生物阴极的催化性能。同时,溶氧电极还可以实时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溶氧变化,为优化发酵工艺提供依据。在污水处理领域,溶氧电极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溶氧水平的要求各异,通过溶氧电极监测可以调整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溶氧水平,以满足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例如,在含有高铵盐的废水中,利用溶氧电极监测可以开发出具有电活性生物膜的氧生物阴极。当溶氧电极测值显示适宜的溶氧水平时,这些生物阴极能够同时进行硝化反应和催化分子氧的还原,从而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溶解氧电极的漂移问题需定期校准,尤其是在长期连续发酵过程中更应注意。
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能够提高溶氧电极的稳定性,1、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器,发酵罐系统中的溶氧具有非线性、时变的特点,传统的 PID 控制器通常不适用于这类系统。因此,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器,在 Simulink 环境中构建 PID 控制系统,并使用 Matlab 中的模糊逻辑控制工具箱设计模糊控制器。这种模糊自适应 PID 控制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灵敏度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以提高溶氧电极在发酵罐厂应用中的稳定性。2、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在谷氨酸棒杆菌合成新型生物絮凝剂的分批发酵过程中,采用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和稳定性。该策略是在发酵过程 0~16 h 维持体积传氧系数 kLa 为 100h-1,16 h 后降低 kLa 为 40h-1 至发酵结束,整个发酵过程通气量保持在 1 L・L-1・min-1。采用这种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高细胞生长速率和高产物产率的统一,同时也可以提高溶氧电极在发酵罐厂应用中的稳定性。在线课程提供溶氧电极选型指南,帮助用户根据需求匹配型号。荧光淬灭溶解氧电极多少钱
工业级溶氧电极需通过 CE、ISO 9001 等认证,确保可靠性和一致性。北京微生物培养用溶解氧电极
谷氨酸棒杆菌在生物发酵产酶过程中对溶氧电极水平的具体需求和差异说明。在 3L 发酵罐上系统研究溶氧水平对谷氨酸棒杆菌菌体生长及新型生物絮凝剂 REA-11 合成的影响,提出生物絮凝剂 REA-11 合成的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发酵过程 0~16h 维持体积传氧系数 kLa 为 100h⁻¹,16h 后降低 kLa 为 40h⁻¹ 至发酵结束,整个发酵过程通气量保持在 1L・L⁻¹・min⁻¹。采用该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生物絮凝剂产量达到 900mg・L⁻¹,发酵周期缩短到 30h,比恒定 kLa 为 40h⁻¹ 条件下的 REA-11 产量(549mg・L⁻¹)提高了 64%,产率提高了 45%,生产强度也比 kLa 恒定为 40h⁻¹、100h⁻¹ 和 200h⁻¹ 的分批发酵过程分别提高了 81.2%、120% 和 420%,实现了高细胞生长速率和高产物产率的统一。综上所述,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生物发酵产酶过程中对溶氧水平的需求差异较大。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微生物对搅拌转速、通气量、温度、pH 等因素的要求不同,且溶氧水平的变化会对菌体生长和产物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生物发酵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发酵目的,优化溶氧控制条件,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产量。北京微生物培养用溶解氧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