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阔科技制作的微化工反应器的特点,面积体积比的增大和体积的减小.在微反应设备内,由于减小了流体厚度,相应的面积体积比得到了的提高。通常微通道设备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10000-50000m2/m3,而常规实验室或工业设备的比表面积不会超过l000m2/m3或100m2/m3。因此,比表面积的增加除了可以强化传热外,也可以强化反应过程,例如,高效率的气相催化微反应器就可以采用在微通道内表面涂敷催化剂的结构。目前已有的界面积的微反应器为降膜式微反应器,其界面积可以达到25000m2/m3,而传统鼓泡塔的界面积只能达到100m2/m3,即使采用喷射式对撞流的气液接触式反应器的比表面积也只能达到2000m2/m3左右。若在微型鼓泡塔中采用环流流动,理论上其比表面积可以达到50000m2/m3以上。创阔科技按微反应器的操作模式可分为:连续微反应器、半连续微反应器和间歇微反应器。长宁区紧凑型多结构微通道换热器
且中间混合腔室的右侧设置有后腔混合室,所述第二主流道设置在后腔混合室的右侧,且第二主流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前腔混合室,所述第二前腔混合室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分流道路,且第二分流道路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中间混合腔室。推荐的,所述主流道的内部尺寸小于等于两倍分流道路的内部尺寸,且分流道路关于主流道的中心轴对称布置有两组。推荐的,所述中间混合腔室关于后腔混合室的中心轴对称布置有两组,且后腔混合室与前腔混合室之间为对称布置。推荐的,所述第二主流道的形状和尺寸与主流道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吻合,且第二主流道与主流道之间为对称设置。推荐的,所述第二分流道路为倾斜式结构设置,且第二分流道路与分流道路的数量相吻合。推荐的,所述第二中间混合腔室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后腔混合室,且第二后腔混合室的形状和尺寸与后腔混合室的形状和尺寸相吻合。“创阔科技”研究混合流体从前一个单元的后腔混合室流到主流道时,由于截面积缩小,流体被挤压,得到一次加强混合作用;2.通过中间混合腔室的设置,在中间混合腔室内,因为截面积扩大,产生伯努利效应,流体流速减慢并形成环流,得到又一次加强混合的作用;3.通过后腔混合室的设置。电子芯片微通道换热器服务至上创阔科技制作微反应器的优良特性,我们需要精确设计微反应器。
创阔能源科技制作微反应器的特点,小试工艺不需中试可以直接放大:精细化工行业多数使用间歇式反应器。小试工艺放大到大的反应釜,由于传热传质效率的不同,工艺条件一般都要通过实验来修改以适应大的反应器。一般的流程都是:小试"中试"大生产。而利用微反应器技术进行生产时,工艺放大不是通过增大微通道的特征尺寸,而是通过增加微通道的数量来实现的。所以小试比较好反应条件不需要做任何改变就可以直接进入生产。因此不存在常规反应器的放大难题。从而大幅度缩短了产品由实验室到市场的时间。这一点对于精细化工行业,尤其是惜时如金的制药行业,意义极其重大。
创阔科技,致力于微通道换热器(可达微米级,目前处于国内地位)、扩散焊板翅式换热器(适用于铜、不锈钢、钛等多种材料,此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及紧凑集成式系统的技术开发、研制销售。公司产品主要采用扩散结合工艺,其优势是紧凑度高、热阻较小、换热效率高、体积小、强度高,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舰船、导弹等高精尖领域。公司认真领悟贯彻国家提出的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落实“民为,以军促民”的发展思路,配置质量资源,按照产品研制要求,积极拓展产品市场,努力为国家**事业做出贡献。创阔科技通过精密微加工技术在高热导率的薄片材料上加工出微尺度流道(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多层薄片叠加在一起形成换热芯体,并通过扩散结合焊接形成一体结构。换热器内部通常为冷、热两种流体,热量经过微尺度通道壁面相互传导,进行升温、降温。由于微通道尺寸微小,极大地增加了流体的扰动和换热面积,可以提高换热器的紧凑程度。优点: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高紧凑度、高可靠性等。真空扩散焊接加工,氢气换热器,设计加工咨询创阔能源科技。
创阔能源科技制作的板式换热器.重量轻,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为1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采用相同材料,在相同换热面积下,板式换热器价格比管壳式约低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热损失小,板式换热器只有传热板的外壳板暴露在大气中,因此板式换热器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也不需要保温措施。而管壳式换热器热损失大,需要隔热层。换热器是实现将热能从一种流体传至另一种流体的设备。在简单的换热器中,热流体和冷流体直接混合在一起;比较常见的换热器是热、冷两种流体在换热器中被隔板分开,由于两侧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温度差,会形成热交换,即初中物理的热平衡,高温物体的热量总是向低温物体传递,这样就把热侧热量交换给了冷侧,有时我们又称换热器为热交换器。创阔科技使用的真空扩散焊接的微通道换热器,使用寿命长。重庆电子芯片微通道换热器
创阔科技致力于加工设计微通道换热器。长宁区紧凑型多结构微通道换热器
节能是当今空调器的一项重要指标。常规换热器很难制造出高等级如Ⅰ级能效标准的产品,微通道换热器将是解决该问题的很好选择。②换热性能突出。在家用空调方面,当流道尺寸小于3mm时,气液两相流动与相变传热规律将不同于常规较大尺寸,通道越小,这种尺寸效应越明显。当管内径小到。将这种强化传热技术用于空调换热器,适当改变换热器结构、工艺及空气侧的强化传热措施,预计可有效增强空调换热器的传热、提高其节能水平。③推广潜力。微通道换热器技术在空调制造领域还有向空气能热水器推广的潜力,可以极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不仅体积小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可满足更高的能效标准,而且具有优良的耐压性能,可以CO2为工质制冷,符合环保要求,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很好关注。微通道换热器的关键技术—微通道平行流管的生产方法在国内已渐趋成熟,使得微通道换热器的规模化使用成为可能。长宁区紧凑型多结构微通道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