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信号采集与处理:
采样方式:通过电压互感器(PT) 或电阻分压电路对输入电压(如 220V 交流电)进行实时采样,将高压信号转换为保护器内部电路可处理的低压信号(如 0-5V 直流)。
滤波与放大:采样信号经RC 滤波电路去除高频干扰(如雷电浪涌中的谐波),再通过运算放大器放大,确保后续逻辑判断的准确性(误差≤±1%)。
逻辑判断与阈值比较:
基准阈值设定:保护器内部预设过压阈值(如 260V)和欠压阈值(如 170V),部分型号支持手动调节(调节范围通常为额定电压的 ±10%~±20%)。
比较器工作机制:将处理后的实时电压信号与基准阈值输入电压比较器(如 LM393 芯片),当电压超过过压阈值或低于欠压阈值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触发保护信号。 防止电压不稳导致医疗设备故障,保障诊疗安全。自复式 三相可调数显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三显
状态监控指示灯含义:面板上有双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工作状态,绿灯正常电压指示,红灯亮起表示过欠电压或延时状态。自动复位:当市电电压恢复正常时,保护器能自动延时接通电源、恢复供电,所有功能全部自动实施,无需人员操作。例如,在家庭电路中,当电压恢复正常后,等待20 - 60秒,保护器会自动复位合闸。手动模式:部分保护器具备手动和自动模式,可用右下角橙色的拨码开关来选择。自动模式下,过欠压故障消失后,保护器手柄可自动复位;手动模式下,则不再自动复位。当电工带电检修时,建议拨至手动模式,以保障操作安全。三相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自动复位具备过载保护功能,双重防护更安心。
电磁式过欠压保护器
机制:利用电磁线圈感应电压变化,当电压超过设定阈值(过压≥270V 或欠压≤170V,具体阈值因型号而异)时,电磁力驱动脱扣机构切断电路,电压恢复正常后通过弹簧复位。
特点:响应速度较快(约 0.1-0.3 秒),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受电磁元件老化影响,适用于家庭或小型商用场景。
电子式过欠压保护器
机制:通过电子芯片(如 MCU)采样电压信号,与预设值比较后控制晶闸管或继电器动作。电压异常时快速切断,正常后延时自动合闸(延时时间 5-60 秒可调)。
特点:精度高(电压检测误差≤1%),可设置多级保护阈值,支持数字化显示与远程监控(部分型号),适用于精密设备或智能电网场景。
工作原理与关键性能指标
动作逻辑检测:通过电压采样电路实时监测输入电压;判断:与预设阈值(过压点、欠压点、复位延迟时间)比较;
执行:异常时驱动继电器或半导体开关切断电路,电压正常后按设定延时(如 10 秒)自动合闸。
指标影响作用
响应时间:电子式保护器响应时间≤0.1 秒,可有效保护半导体元件;电磁式约 0.3 秒,适用于普通家电。
复位方式:自动复位(如家庭场景)或手动复位(如工业场景需人工确认故障),影响事故处理流程。 阻燃外壳材料耐高温,保护器在短路火灾中延缓险情扩散。
接线方式上下进出线:按上进下出、左零右火接线,如电源火线接入上端,零线接入相应位置,输出端同样遵循左零右火原则,连接至家庭电路中的断路器等负载设备。选择依据:若总开关为下出线,选择下进线方式接线更方便,但需确保N线为零线,L为火线,不得接错,且使用前拧紧卡线螺钉,防止接触不良损坏产品。参数设置设置步骤:打开电源后,先按设置键设置过电压值(如230伏),再设置欠电压值(如210伏),接着设置过欠压故障拖后时间(如3秒)、限电流值(如3A)、过电流脱扣时间(如3秒)以及电压电流回归正常后自动恢复通电时间(如5秒)。恢复出厂设置:按设置键,同时按上下键可恢复出厂设置;长按键5秒可断开输出并关闭保护功能,此时保护器作为开关使用,不具备保护功能,若想恢复保护功能,再次长按键5秒即可。具备防雷击浪涌功能,有效吸收瞬态高压保护后端设备。过欠压线路板单独卖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220V
电压恢复正常后,自动恢复供电,无需手动操作。自复式 三相可调数显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三显
使用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会加速电子元件的老化,降低保护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例如,当保护器安装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配电箱内,其内部温度可能会超过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从而缩短使用寿命。湿度: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保护器内部的金属部件生锈、腐蚀,影响其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如果保护器长期处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如地下室、潮湿的车间等,可能会因受潮而出现故障,缩短使用寿命。灰尘和污染:灰尘和污染物可能会进入保护器内部,覆盖在电子元件和触点上,影响散热和电气连接,导致局部过热或接触不良,进而影响保护器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自复式 三相可调数显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