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槽校准前准备
1.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1.主标准器:选用一等或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0.05℃,扩展不确定度优于被校恒温槽的1/3。
2.多点测温装置:配备多通道高精度测温仪及至少9支均匀分布的测温探头,用于检测恒温槽工作区域温度均匀性和波动度。
3.辅助工具:专业支架、隔热手套、高稳定性电源,校准前标准器需在恒温槽旁静置1小时以上。
2. 环境条件
1.实验室温度稳定在(23±3)℃,相对湿度≤65%,远离热源、振动源及强电磁干扰设备。
2.恒温槽放置于水平稳固台面,四周预留≥50cm散热空间,接地电阻≤4Ω,电源线无破损或接触不良。
3.校准前恒温槽需提前4小时开机预热至常用温度点,消除内部热惯性影响。
3. 被校仪器检查
1.外观与硬件:槽体无泄漏、腐蚀,加热/制冷模块运行无异常噪音,搅拌装置转速平稳(波动≤±5%),液位符合要求。
2.控温性能预检:设定温度100℃时,波动度≤±0.1℃/10min,均匀性≤±0.2℃(按JJF 1030要求布点测试)。
3.安全功能验证:测试超温报警、低液位保护、断电自恢复功能正常。
4.软件校准准备:禁用PID自整定功能,锁定温度控制参数,删除历史校准数据避免干扰。 崇明区热电偶热工计量热工技术精,产业升级快!
工作用辐射温度计校准步骤
1.连接与预热
1.将标准辐射温度计与待校温度计对准黑体辐射源中心,保持相同测量距离,确保测量视场完全覆盖黑体腔开口。
2.开启黑体辐射源及温度计电源,预热至少30分钟(具体时间参照设备说明书)。
2.下限校准
1.设置黑体源温度为量程下限,待温度稳定后(波动≤±1℃),记录标准温度计示值T1和待校温度计示值T2。
2.调整待校温度计零点/偏移参数,使T2=T1±允许误差。
3.量程校准
1.将黑体源升温至量程上限,稳定后记录标准值与待校值。
2.通过增益调整功能修正量程偏差,确保上限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4.多点校准
1.在量程范围内均匀选取5个校准点。
2.每个温度点稳定后同步记录标准值和被校值,计算示值误差Δ=被校值-标。准值
3.绘制温度-误差曲线,验证线性度(典型要求≤±1%FS)。
5.回程误差测试
1.从下限至上限按50℃间隔逐步升温测试,记录各点输出值。
2.从上限以相同间隔逐步降温测试,计算同一温度点升/降过程的较大差值。
3.回程误差应≤基本误差限的1/2。
6.稳定性验证
1.在中间量程点持续工作2小时,每15分钟记录1次测量值。
2.计算比较大漂移量,应满足年稳定性指标。
英菲护航,热工安全无忧!青浦区温度开关热工计量检测
水浴锅校准前准备
1.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1.主标准器:选用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其扩展不确定度需优于被校水浴锅的1/3。
2.测温装置:配置多通道高精度测温仪及至少3支均匀分布的测温探头,用于检测水浴锅内温度均匀性和波动度。
3.辅助工具:专业支架、高精度计时器、搅拌器。
2. 环境条件
1.实验室温度稳定在(20±5)℃,相对湿度≤70%,避免气流扰动影响温度均匀性。
2.水浴锅放置于水平稳固台面,四周预留足够散热空间,电源接地可靠(接地电阻≤4Ω)。
3.校准前水浴锅需注入适量去离子水(液面覆盖加热管≥5cm),并提前1小时预热至常用温度点。
3. 被校仪器检查
1.外观检查:锅体无渗漏、腐蚀,加热管无破损,温度控制器显示屏清晰,按键功能正常。
2.性能预检:运行中温度波动度≤±0.3℃/10min,均匀性≤±0.5℃(多点测量),搅拌器转速稳定(波动≤±10%)。
3.安全功能:测试超温报警、低水位自动断电功能正常,保险装置无老化。
4.参数设置:锁定PID控制参数,关闭自动温度补偿,确保校准过程中控制模式固定。 青浦区温度开关热工计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