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数据采集器校准步骤
1.设备连接与预热
1.将标准温度源(如干体炉/恒温槽)与被校数据采集器各通道连接,确保传感器浸入深度≥80mm。
2.通电预热30分钟,开启采集软件并清空历史数据。
2.通道一致性检测
1.设置标准源至25℃,稳定后(波动≤±0.1℃)同步读取所有通道数据。
2.通道间比较大偏差应≤±0.2℃(典型要求),超差时校准基准电压源。
3.零点校准
1.设置标准源至量程下限(如-20℃),稳定10分钟后记录各通道数据。
2.通过软件校准模块修正零点偏移,确保示值误差≤±0.3℃。
4.量程校准
1.升温至量程上限(如150℃),调整各通道增益系数使误差≤±0.5%FS。
2.带热电偶通道需同步补偿冷端温度(参考冰点器0℃基准)。
5.多点线性校准
1.选取校准点:-20℃、0℃、50℃、100℃、150℃(覆盖全量程)。
2.每点稳定后采集10组数据,计算非线性误差(要求≤±0.2%FS)。
6.动态响应测试
1.以2℃/min速率从50℃升温至100℃,记录数据采集频率与温度变化同步性。
2.比较大延迟时间应≤3秒(采样周期1秒时)。
7.长期稳定性验证
1.在80℃恒温点连续运行8小时,每小时记录各通道数据。
2.漂移量应≤±0.5℃(工业级设备典型指标)。 科技先行,热工计量选英菲!静安区辐射温度计热工计量校准公司
数字式温湿度计校准前准备
1.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1.主标准器:选用一等或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及标准湿度发生器,其不确定度应优于被校仪器的1/3。
2.恒温恒湿箱:温度波动度≤±0.3℃,湿度波动度≤±1.5%RH,均匀性分别≤±0.5℃和±2.0%RH,用于提供稳定的温湿度环境。
3.辅助设备:配备高精度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分辨率0.01℃/0.1%RH,误差≤±0.05℃/±0.5%RH),用于同步记录标准器与被校仪器的数据;校准区域安装气压表(误差≤±50Pa)及低风速仪(量程≤1m/s)。
2. 环境条件
1.实验室温湿度应稳定在(20±3)℃、(50±10)%RH,避免空调直吹、门窗频繁开启或人员密集造成的温湿度波动。
2.校准区域需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工作台稳固防振,背景光照适宜(避免强光直射显示屏)。
3.实验前恒温恒湿箱需提前24小时开机预稳定,确保箱内温湿度达到设定值并保持30分钟以上。
3. 被校仪器检查
1.外观检查:外壳无破损,显示屏无划痕,温湿度探头无污染、结露或机械损伤,铭牌信息清晰完整。
2.功能检查:开机后自检正常,按键响应灵敏,显示数值稳定无跳变;检查电池电量或电源适配器连接可靠。
3.参数设置:确认温湿度单位、采样间隔、报警阈值等参数与校准要求一致。
英菲护航,热工安全无忧!
实验室到现场,服务无缝对接!静安区辐射温度计热工计量校准公司
干体式温度校准器校准前准备
1.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1.主标准器:选用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其扩展不确定度需优于被校设备最大允许误差的1/3。若涉及高温段,可搭配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
2.测温装置:配置多通道高精度测温仪及至少3支均匀分布的测温探头,用于检测校准器工作区域的温度均匀性和波动度。
3.辅助工具:专业衬套、隔热手套、校准软件。
2. 环境条件
1.实验室温度稳定在(20±5)℃,相对湿度≤80%,避免强气流扰动或电磁干扰。
2.校准器放置于水平稳固台面,四周预留≥50cm散热空间,电源单独接地,电压波动≤±5%。
3.校准前需提前4小时开机预热至常用温度点,并稳定运行1小时以上以消除热惯性。
3. 被校仪器检查
1.外观检查:校准器外壳无变形,加热模块无积碳,测温孔内壁清洁无氧化,电源线及接口完好。
2.性能预检:空载条件下,高温段波动度≤±0.1℃/10min,均匀性≤±0.5℃。验证控温PID参数锁定功能,禁用自适应算法。
3.安全功能:测试超温报警、过流保护及紧急断电功能正常。
4.软件设置:清理历史校准数据,同步校准软件与校准器的时间戳,设置数据记录间隔为1分钟/次。 静安区辐射温度计热工计量校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