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数据采集仪校准步骤
1. 连接与预热
1.将标准温度计与数据采集仪探头同置于恒温槽,确保充分接触介质。
2.连接设备电源及信号线,预热30分钟至系统稳定。
2. 零点/量程校准
1.零点:恒温槽设为量程下限(如-50℃),稳定后对比标准值与采集仪读数,调整零点参数至误差≤±0.2℃。
2.量程:升温至上限(如200℃),调整增益参数使误差≤±0.1%FS。
3. 多点线性校准
1.均匀选取5-7个校准点(如-50℃、0℃、50℃…200℃),依次测试并记录数据。
2.计算各点误差(采集值-标准值),要求≤设备标称精度(如±0.5℃)。
4. 回程误差测试
1.升降温循环测试,计算同一点正反向比较大偏差,应≤0.3%FS。
5. 稳定性测试
1.恒温槽固定中间点(如100℃),持续4小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
2.输出波动应≤稳定性指标(如±0.2℃/4h)。
英菲护航,热工安全无忧!虹口区热像仪热工计量校准
温湿度记录仪校准前准备
1. 标准器及配套设备
1.主标准器:选用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及标准湿度发生器,其不确定度需优于被校记录仪的1/3。
2.恒温恒湿箱:温度波动度≤±0.3℃,湿度波动度≤±1.5%RH,均匀性分别≤±0.5℃和±2.0%RH,确保校准环境稳定。
3.数据比对设备:配置多通道高精度测温仪及湿度传感器,同步记录标准值与记录仪输出数据。
4.辅助工具:探头固定支架、屏蔽线缆、计时器、校准软件。
2. 环境条件
1.实验室温湿度稳定在(20±3)℃、(50±10)%RH,避免气流扰动或人员频繁出入导致环境波动。
2.校准区域远离强电磁场、振动源及热辐射设备,电源单独接地,电压波动≤±5%。
3.恒温恒湿箱提前2小时预热至校准点,并稳定运行30分钟以上。
3. 被校仪器检查
1.外观检查:记录仪外壳无破损,探头无污染或结露,显示屏无断码,按键及接口功能正常。
2.功能验证:开机自检无报错,温湿度示值稳定无跳变。测试数据存储周期、报警阈值触发、数据导出功能正常。
3.校准设置:禁用内部温湿度补偿功能,恢复出厂参数设置。确认记录间隔与校准软件同步,清理历史数据避免干扰。
4.预热处理:记录仪在恒温恒湿环境中静置1小时,确保探头与环境充分热平衡。
浙江温湿度巡检仪热工计量校准英菲计量,度量世界的温度!
工作用辐射温度计**结构与工作流程
(1) 光学系统
-
红外透镜/反射镜:聚焦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至探测器。透镜材料需透红外光(如锗、硒化锌),避免普通玻璃对红外线的吸收。
-
视场角与距离系数(D:S):决定测量区域大小,例如D:S=12:1表示在12cm距离下测量1cm直径区域。
(2) 探测器
-
热电堆(Thermopile):利用温差电效应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压信号,无需制冷,成本低(常用类型)。
-
光电导型探测器(如InGaAs、HgCdTe):对特定波长敏感,需制冷以提高灵敏度,用于高精度场合。
-
热释电探测器:响应速度快,适合动态测温。
(3) 信号处理与温度计算
-
信号放大与滤波: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经放大和滤波(抑制环境干扰)。
-
发射率(ε)校正:实际物体非理想黑体(ε<1),需根据材料设置发射率(如抛光金属ε≈0.1,氧化金属ε≈0.8,人体皮肤ε≈0.98)。
-
温度反演算法:通过斯特藩-玻尔兹曼公式或分波长亮度法计算温度值。
(4) 显示与输出
-
温度显示:LCD屏幕直接显示温度值(℃/℉可切换)。
-
数据接口:RS-232、USB或无线传输至计算机或PLC系统。
热敏电阻测温仪校准步骤
-
连接与预热
-
将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被校准的热敏电阻测温仪的探头同时放入恒温槽中,确保两者与恒温槽内的介质充分接触,且位置相对靠近,以保证测量的是相同温度环境。
-
零点校准
-
将恒温槽温度设置为 0℃(或热敏电阻测温仪测量范围的下限值),待温度稳定后,观察热敏电阻测温仪的显示值是否为 0℃(或下限值)。
-
多点校准
-
在热敏电阻测温仪的测量范围内,均匀选取至少 5 个校准点
-
依次将恒温槽温度设置为各校准点温度值,待温度稳定后,记录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的标准温度值和热敏电阻测温仪的显示值。
-
示值误差计算
-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热敏电阻测温仪在各校准点的示值误差,示值误差 = 热敏电阻测温仪显示值 -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测量值。
-
将示值误差与热敏电阻测温仪的允许误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精度要求。一般工业用热敏电阻测温仪的允许误差为 ±0.5℃ - ±2℃,具体根据产品规格确定。
-
重复性测试
-
在同一校准点下,多次(一般不少于 3 次)测量热敏电阻测温仪的显示值,计算其重复性误差。重复性误差 = (比较大显示值 - **小显示值)/ 测量次数的平均值。
-
重复性误差应不大于允许误差的 1/3,以确保测温仪的测量重复性良好。
热工计量,省钱在英菲!
工业铂热电阻的校准步骤
-
安装与连接:将工业铂热电阻和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放入恒温槽的插口中,确保感温元件处于恒温槽的有效工作区域,且两者的插入深度一致。
-
零点校准:将恒温槽温度设定为 0℃,开启搅拌装置,使恒温槽内温度均匀。待温度稳定后,一般稳定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读取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工业铂热电阻的电阻值。通过调整测量仪器的零点或工业铂热电阻的调整机构,使工业铂热电阻在 0℃时的电阻值符合标称值,即 R0 值,对于 Pt100 型铂热电阻,R0 应为 100.00Ω。
-
多点校准:在工业铂热电阻的测量范围内,均匀选取至少 3 个温度点进行校准,如对于测量范围为 - 50℃ - 150℃的铂热电阻,可选取 - 25℃、50℃、100℃三个温度点。
-
偏差计算:根据各校准点的测量数据,计算工业铂热电阻在各点的温度偏差。首先根据工业铂热电阻的电阻值,通过其分度公式或分度表计算出对应的温度值,然后与标准温度值相减,得到温度偏差。
-
重复性测试:对每个校准点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 3 次,计算每次测量的温度偏差,观察偏差的变化情况。重复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通常要求重复性误差不超过其允许误差的 1/3。
热工校准,省时省心更省金!马鞍山温度变送器热工计量
英菲计量,让标准成为习惯!虹口区热像仪热工计量校准
环境试验设备校准步骤
1.设备配置与预平衡
1.将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标准湿度传感器安装于设备工作空间几何中心及四角位置,传感器浸入深度≥100mm。
2.连接多通道数据采集器,通电预热1小时,初始温度设定为25℃,湿度设定为50%RH。
2.校准点选择
1.温度校准点:选择量程下限、上限及中间点,高温区需按低温→高温顺序校准。
2.湿度校准点:在20℃环境中选择(10~85)%RH范围内≥3个点。
3.温度校准
1.从低温至高温逐点升温,待温度波动≤±0.02℃/10min后稳定30分钟,同步采集9个测温点数据(设备容积≤2m³时)。
2.计算温度偏差(ΔT=实测均值-设定值)、均匀度(各点比较大温差)和波动度(中心点极差/2),允差参考JJF1101-2019指标。
4.湿度校准
1.按低湿→高湿顺序校准,稳定30分钟后每2分钟记录1次数据,共15组。
2.计算湿度偏差(ΔH=实测均值-设定值)、均匀度(各点比较大湿差)和波动度(中心点极差/2),允差≤±3.0%RH(高湿区)。
5.动态性能验证
1.执行温度循环测试,验证升降温速率(≥3℃/min)及程序控制稳定性。
2.湿度交变测试时,验证从40%RH→80%RH的响应时间≤15分钟。
6.校准修正
通过PID参数调整补偿温湿度偏差,重测关键点验证修正效果。
虹口区热像仪热工计量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