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引进德国 TPU 生产设备。随后,TPU 生产技术从日本传入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接触 TPU 生产技术,但一直未实现研发与工艺上的突破。90 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对TPU 材料的需求增长,在欧、美、台资企业进入大陆后,大陆一些企业开始进行 TPU 的生产、销售。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国内的 TPU 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市场前景广阔。从产业的发展前景来看,国内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实力。TPU材料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与国际品牌的合作与竞争极大的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发展,这为国内TPU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TPU具有柔软、耐磨和防滑的特性,十分适合用作充电枪手柄的护套材料。江苏 TPU ZHF 58202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在医疗领域中有多种应用,一些常见的包括:医用器械和设备:TPU 可用于制造医用导管、导管连接器、注射器、输液袋等医疗器械和设备的零部件,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耐化学性。医疗辅助器具:TPU 可用于制造医疗辅助器具,如矫形器、义肢、假肢等。TPU 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可塑性,适合用于直接接触皮肤的辅助器具制造。医疗用品:TPU 还可用于制造一些医疗用品,比如弹性绷带、敷料、胶带等。TPU 的弹性和耐磨性能使其成为这些用品的理想材料之一。总的来说,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为医疗器械、辅助器具和医疗用品的制造提供了一种可靠且多样化的选择。江苏 TPU ZHF 58202TPU分为脂肪族和芳香族。
TPU的竞争格局由国外企业、中国大陆企业和中国台湾企业三部分组成,外企和台企从事TPU产业均超过40多年,经验丰富,在中国TPU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外企业产品较为多元化,涉及聚氨酯(PU)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巴斯夫供应TPU的上游原料MDI、多元醇等基础化工原料,还生产TPU粒子、TPU薄膜等产品。我国TPU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TPU技术企业,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TPU产业群,部分TPU产品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看来,我国TPU生产企业以小微型企业居多,生产工艺和产品应用技术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而在汽车、医疗、勘探等高层次领域用的有高要求的TPU产品方面还处于前期探索发展阶段,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TPU作为弹性体是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的一种材料,这从它的刚性看出来,TPU的刚性可由弹性模量来度量。橡胶的弹性模量通常在1~10Mpa,TPU在10~1000Mpa,塑料(尼龙,ABS,PC,POM)在1000~10000Mpa。TPU的硬度范围相当宽,从Shore A 60~Shore D 80并且在整个硬度范围内具有高弹性;TPU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40~120℃,具有柔性,而不需要增塑剂;TPU对油类(矿物油,动植物油脂和润滑油)和许多溶剂有良好的抵抗能力;TPU还有良好的耐天候性,极优的耐高能射线性能。众所周知的耐磨性,抗撕裂性,屈扰强度都是优良的;拉伸强度高,伸长率大等都是TPU的亮眼优点。TPU耐寒性突出,其玻璃态转变温度比较低,在零下35度仍保持良好的弹性、柔顺性和其他物理性能。
MDI的生产技术壁垒高,投资巨大,目前的MDI主要由万华化学、陶氏化学、科思创、巴斯夫、亨斯迈等行业巨头供应,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合计产能占全球MDI总产能的84%,其中万华化学具有18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全球较大的MDI生产企业,几大寡头之间未形成联盟,MDI销售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供需格局整体较为有序。目前科思创、万华化学、巴斯夫等企业在亚洲、欧美均有产能扩增布局,全球化布局将越发完善,而国产MDI产能预计未来三年内有望迅速扩增至422万吨/年,供应量将更为充足。TPU的弹性体特性使其能够增加产品使用的适配性。浙江联景TPU280AE-FRM/V
TPU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挤出、吹塑等方式制造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江苏 TPU ZHF 58202
TPU 的分子链结构(二级结构):大分子二元醇和异氰酸酯连接形成长分子链,因为分子链较长,表现为柔性,就成为在整个分子链中的软段结构。短链二元醇(扩链剂)和异氰酸酯连接成短链结构,因为链短,表现为刚性,就成为分子链中的硬段结构。这样硬段软段相间的特殊结构赋予了TPU既有弹性又有不错的机械性能且可热塑加工的特殊性能,从而使TPU作为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的一个新类高分子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对于不同的大分子多元醇,扩链剂和多异氰酸酯的选择搭配可制取品种繁多各种性能的TPU产品。江苏 TPU ZHF 5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