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U一开始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58年研制成功。随后,TPU生产技术从日本传入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TPU生产技术,但一直未实现研发与工艺上的突破。大陆地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过“七五攻关”,初步掌握了TPU双螺杆法连续生产合成技术,但是由于TPU生产技术门槛高,特别是设备要求和生产管理水平要求高。所以大陆的生产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研究也没取得太大的进展,研发和生产水平一直落后于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对TPU材料的需求增长,在欧、美、台资企业进入大陆后,大陆一些企业开始进行TPU的生产、销售。随着各大中国台湾企业的登陆,大陆的TPU生产才得到了大力的发展。TPU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达到静电消散功能?联景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在医疗领域中有多种应用,一些常见的包括:医用器械和设备:TPU 可用于制造医用导管、导管连接器、注射器、输液袋等医疗器械和设备的零部件,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耐化学性。医疗辅助器具:TPU 可用于制造医疗辅助器具,如矫形器、义肢、假肢等。TPU 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可塑性,适合用于直接接触皮肤的辅助器具制造。医疗用品:TPU 还可用于制造一些医疗用品,比如弹性绷带、敷料、胶带等。TPU 的弹性和耐磨性能使其成为这些用品的理想材料之一。总的来说,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为医疗器械、辅助器具和医疗用品的制造提供了一种可靠且多样化的选择。山东TPU EV89AT9TPU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可以防止水分进入充电线缆内部,保护导线和电气部件免受湿气的影响。
韧性是使材料断裂所需要的能量,等于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一般来说TPU的硬段含量在10%~21%之间时,TPU呈现软橡胶态,此时TPU的韧性较低,且弹性模量也较低。当硬段含量在32%~55%之间时,TPU表现为弹性体,此时的韧性较为高。当硬段含量在66%~77%之间时,TPU的模量达到较高的数值,呈现弹性塑料的性能。韧性随硬段含量增多而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硬段提供弹性模量,而软段提供伸长率,当硬段含量较低时(硬段呈孤立球体分布在连续软段相中)TPU的弹性模量低且伸长率很大,根据韧性的定义可得出韧性很低。而当硬段含量过高时(硬段呈连续相,软段分散其间),弹性模量可达到很高的数值但伸长率会变得非常低,同理可知韧性也很低。而在硬段和软段配比适当,硬段由分散相过度到连续相的状态时,硬段的高模量高熔化热加上软段的高伸长率,使TPU得到了较高的韧性值。
在考虑TPU的拉伸性能与温度的关系时,温度对TPU材料性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温度变化会引起TPU分子结构的改变,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关于TPU拉伸性能与温度的关系可以从一下几点讨论:1.硬段微区结构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TPU中的硬段微区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在较低温度下,硬段微区通常会保持较为有序的结构,这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性。然而,随着温度升高,硬段微区可能会逐渐软化,导致材料整体的拉伸强度下降。2.硬段软段混合度变化:TPU是由硬段和软段组成的共聚物,它们的比例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温度的增加,硬段和软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混合度的改变。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弹性和延展性。3.热老化效应: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TPU发生热老化现象,这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热老化会导致材料变脆或变软,降低其抗拉性能。综合来看,温度对TPU的拉伸性能有着复杂而多方面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对TPU材料性能的影响,以确保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和耐用性。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必须考虑到温度因素,以充分了解材料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TPU薄膜在智能穿戴设备中有所应用,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的表带和表壳。
在某些需要防止静电积聚和静电放电的场合,如在易燃或易爆环境中使用充电线缆,TPU材料可以作为护套材料或导电层材料应用,以实现静电消散的目的。TPU材料可以通过添加导电填料(如碳纤维、碳黑等)或导电涂层来实现静电导电性能。通过静电消散功能,TPU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积聚,减轻静电放电引起的安全风险,提高充电线缆在特殊环境中的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静电消散设计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和标准有所不同,所以在选择和使用具有静电消散功能的TPU材料时,建议遵循相关的标准和指南,确保线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等电缆如控制电缆与电力电缆用TPU,用来保护设计复杂电缆的被覆材料。江苏聚酯型TPU材料
TPU用于鞋材主要由于其优良的弹性和耐磨性。联景TPU
中国MDI的研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2007年以来,国内聚合MDI出口量迅猛增长,特别在2014年突飞猛进,中国逐步成为全球主要的MDI出口国。根据隆众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MDI增幅14.81%,主因重庆BASF40万吨/年装置扩产并试车成功,2017年因联合二期24万吨/年母液装置投产,国内MDI装置产能增幅9.03%,2021年万华阳台50万吨/年装置扩产,截至2021年一季度,国内MDI增幅14.37%。目前中国已投产的MDI装置集中在中国东部山东烟台和上海、浙江。万华己将根据地由山东转至宁波大榭岛,一方面是配合产能增加需要,另一方面拓展地理层面上的供应优化,通过新生产基地来增强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供应,扩大客户群,由此可见万华与科思创、BASF等外企的正面竞争将越发激烈。联景T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