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Ⅱ号营养琼脂:多功能微生物培养基标准Ⅱ号营养琼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和检测的培养基,适用于多种细菌的培养、分离和计数。配方与制备标准Ⅱ号营养琼脂的典型配方为:蛋白胨:15g/L酵母提取物:3g/LD-葡萄糖:1g/L氯化钠:6g/L琼脂粉:15g/L制备方法如下:称取40g培养基干粉,加入1L去离子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121℃高压灭菌15分钟。冷却至55℃以下后,倒入无菌平皿,每个90mm培养皿中倒入15-20mL培养基。应用领域标准Ⅱ号营养琼脂适用于多种细菌的培养,包括但不限于:计数与分离:用于细菌总数的测定和分离。增菌:为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促进其生长。特殊培养基的制备:可作为基础培养基,添加血液、腹水或血清后用于培养链球菌、肺炎球菌等苛养菌。无菌检测:推荐用于好氧菌的无菌检测。注意事项称量与溶解:称量时注意粉尘,佩戴口罩操作以避免引起呼吸道不适。溶解时建议水温在40℃以下,避免琼脂结块。灭菌:灭菌后需充分摇匀,以防琼脂沉积于器皿底部而凝固。保存:干粉培养基使用后立即旋紧瓶盖,避免吸潮结块。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在20-30℃的环境中储存。使用:已凝固的培养基不可反复多次加热溶化使用。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广存在于绿叶蔬菜、动物肝脏等食物中,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乳糖TTC琼脂平板
梭菌增菌培养基:高效促进梭菌生长与检测的科研利器梭菌增菌培养基是一种专为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设计的培养基,广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临床检测和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其独特的配方和性能使其在梭菌的增菌培养和计数中表现出的优势。培养基的特点梭菌增菌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牛肉粉、蛋白胨、酵母粉、葡萄糖、可溶性淀粉、氯化钠、醋酸钠、L-半胱氨酸盐酸盐和少量琼脂。这些成分共同作用:牛肉粉和蛋白胨提供氮源,支持细菌生长。酵母粉和L-半胱氨酸盐酸盐提供维生素和生长因子,促进梭菌的快速增殖。可溶性淀粉和醋酸钠有助于代谢副产物,同时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低浓度琼脂(0.5 g/L)可降低培养基中的氧分压,维持稳定的厌氧环境。性能优势高效增菌:该培养基配方优化,能够促进梭菌的生长,尤其适用于产气荚膜梭菌和生孢梭菌。厌氧环境稳定:少量琼脂和还原剂(如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添加,有效降低培养基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梭菌的生长提供稳定的厌氧条件。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梭菌的增菌和计数,还可用于其他厌氧菌的培养。操作简便:配制方法简单,灭菌后冷却至50℃左右即可使用。MUG营养琼脂预装培养皿科研人员用记号笔在培养皿底部标注日期,墨水在玻璃上晕开细小的毛边。
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TTB):沙门氏菌选择性增菌培养的高效工具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TTB)是一种专为沙门氏菌选择性增菌设计的培养基,广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临床样本中沙门氏菌的检测。其独特的配方和性能使其在微生物检测中表现出的优势。培养基的特点TTB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胨、牛胆盐、碳酸钙、硫代硫酸钠和亮绿。蛋白胨提供碳源和氮源,支持细菌生长;碳酸钙可中和细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同时吸收有毒代谢产物;硫代硫酸钠和四硫磺酸钠结合后可抑制肠道共生菌的生长,而具有四硫磺酸钠还原酶的细菌(如沙门氏菌)则能在其中繁殖;牛胆盐和亮绿则用于抑制大肠菌群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性能优势选择性强:TTB培养基通过添加硫代硫酸钠和亮绿,有效抑制大肠菌群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从而为沙门氏菌提供选择性增菌环境。灵敏度高:该培养基能够促进沙门氏菌的生长,使其在复杂样本中更容易被检测到。操作简便:配制方法简单,称取46.0 g培养基粉末,溶解于1000 ml纯化水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临用前加入碘液和亮绿溶液即可。适用范围广:TTB培养基不仅用于食品和药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还适用于临床样本的微生物学检测。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铜绿假单胞菌分离与鉴定的高效工具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琼脂培养基(Cetrimide Agar)是一种专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的选择性分离和鉴定而设计的培养基。其独特的配方和性能使其在微生物检测中表现出的优势。培养基的特点该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明胶胰酶水解物、氯化镁、硫酸钾、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和琼脂。其中:明胶胰酶水解物 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支持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氯化镁和硫酸钾 促进绿脓菌素的产生,并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etrimide) 是一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细菌细胞的通透性,抑制非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但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具有耐受性。性能优势选择性强: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能够有效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而铜绿假单胞菌则能正常生长。鉴别能力高:铜绿假单胞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时会分泌黄绿色的荧光素和绿脓菌素,使菌落呈现特征性的黄绿色。操作简便:配制方法简单,灭菌后冷至50℃时倾注平板即可使用。应用广:适用于食品、药品和临床样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皿中,幼苗从愈伤组织里钻出,嫩绿色的芽尖顶着透明的盖子。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C):肠道致病菌分离与鉴别的高效工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Conkey Agar,简称MacC)是一种经典的中等强度选择性培养基,广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和检测,特别是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别。培养基的特点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胨、明胶水解物、乳糖、胆盐、氯化钠、琼脂、中性红和结晶紫。其中,蛋白胨和明胶水解物提供碳源和氮源,支持细菌生长;乳糖作为发酵底物,用于鉴别发酵乳糖的菌落;胆盐和结晶紫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同时促进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性能优势选择性强:胆盐和结晶紫的添加有效抑制了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同时促进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鉴别能力高:乳糖发酵产酸会使培养基中的中性红变色,发酵乳糖的菌落呈现粉红色或红色,而不发酵乳糖的菌落则为无色或淡黄色。应用广: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不仅用于食品、药品和环境样本中大肠菌群的检测,还用于临床样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操作简便:配制方法简单,称取适量培养基粉末,溶解于纯化水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即可。实验应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常用于分离和鉴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肠道致病菌。随着显色培养基的广泛应用,其在提高尿路被传染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TSA青霉素酶平板
冷冻保存的细胞复苏后,被轻轻注入培养皿,在 37℃恒温下逐渐舒展成贴壁的梭形。乳糖TTC琼脂平板
营养琼脂(pH 6.0):基础而重要的微生物培养基营养琼脂(pH 6.0)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培养基,适用于一般细菌的培养和分离。其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胨、牛肉浸粉、氯化钠和琼脂。蛋白胨和牛肉浸粉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碳源和维生素;氯化钠维持渗透压平衡;琼脂作为凝固剂,使培养基形成固体状态。制备方法营养琼脂(pH 6.0)的制备相对简单。通常,称取23.0g培养基干粉,加入1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分装到适当的容器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或115℃灭菌30分钟。灭菌结束后,摇匀以防琼脂沉积于器皿底部而凝固。应用领域营养琼脂(pH 6.0)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研究和检测。它可用于细菌总数测定、保存菌种及纯培养,也可用于药敏试验和微生物的初步鉴定。此外,通过添加不同的生物液体,营养琼脂还能增强对特定微生物的选择性。注意事项制备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避免破坏琼脂的营养成分。在无菌环境下操作,避免杂菌污染。干粉培养基使用后应立即旋紧瓶盖,避免吸潮结块。储存于避光、干燥处,未开封产品保质期一般为三年。总之,营养琼脂(pH 6.0)因其成分简单、制备方便和应用广,已成为微生物学研究和检测中的重要工具。乳糖TTC琼脂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