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问题,提起数据中心的规划,很多企业的CIO仍旧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他们要不是过度“谨慎”,要不就是很“激进”。前者会造成数据中心扩容困难,一旦业务量上升,IT设施跟进缓慢,由于前期预见性不足,导致数据中心的再建设,即重复性建设,这样会造成具大的浪费,无论是时间还是人力;后者目光很长远,初期投资就“下狠本”,预留出未来几十年的扩容空间和负载能力,但这样做是一种“过度规划”的冒进行为,考虑到经济形式依旧不明朗,如果日后业务萎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依旧不可小觑。重视机房建筑结构设计,提高抗震性能。标准机房建设原理
机房空调新风系统是机房运行环境的保障。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是高精密的电子设备,对机房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其中较重要的是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即是所谓的三度要求。主机房配备行级水冷式空调系统及VRV吸顶式空调,并配备相应的新风、排烟系统。机房空调系统恒湿、恒温和洁净度是关键。为了不让工作人员在机房内操作时产生缺氧、头晕,胸闷、心慌等不适之感,即所谓“空调病”,采用多级新风过滤系统可将室外新鲜空气送入机房。主机房空调系统采用普通柜式空调,以满足机房内设备的环境需求。工业化机房建设哪家好优化机房布局,提高设备安装、维护便捷性。
微模块数据机房微模块数据中心,是按照行业标准对数据中心场地进行微模块划分,即把整个数据中心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规模、功率负载、配置等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真正的微模块数据中心,制冷、供电及管理系统都应实现区域化、微模块,互不干扰,可以运行,无共享部分,微模块给数据中心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中心定义及特征微模块数据中心是为了应对云计算、虚拟化、集中化、高密化等服务器的变化,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降低能耗,实现快速扩容且互不影响。微模块数据中心是指由多个具有**功能、统一的输入输出接口的微模块、不同区域的微模块可以互相备份,通过相关微模块排列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微模块数据中心是一个整合的、标准的、比较好的、智能的、具备很高适应性的基础设施环境和高可用计算环境。微模块数据中心将能满足IT部门对未来数据中心的迫切需求,如标准化、微模块、虚拟化设计,动态IT基础设施(灵活、资源利用率高),7x24小时智能化运营管理(流程自动化、数据中心智能化),支持业务连续性(容灾、高可用),提供共享IT服务(跨业务的基础设施、信息、应用共享),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化(资源按需供应),绿色数据中心。
机柜的具体设计:01机柜内线缆固线方式,要求所有网格机房内的综合布线线缆应采用固线器方式固定线缆,要求固线器自上而下排线,左右均匀分线。机柜内固线样板如下图所示。02开放式机架安装及固线方式,由于弱电竖井空间的限制,应使用开放式机架。机架应选用落地式,便于左右移动,在网络机房内采用上进线方式,每个机架上空应有单独的上进线预留空间,预留空间可以自行定制金属箱体或者安装宽桥架。机柜上空预留线缆应考虑左右移动机架的距离,移动时上空线缆应随动。在金属箱体或桥架内预留的线缆应能环绕内空间一圈(均为2.0米)。配线架线缆应按照以上条款固线。选用具备远程监控功能的设备,提高运维便捷性。
机房建设具体来说:建筑装饰:包括机房的整体布局和装修,确保环境适宜设备运行。电气系统:涉及供电和配电系统,保证稳定电力供应。空调新风系统:维持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设备在较佳运行状态。弱电系统:包括网络和通信线路的布局和连接。环境设备监控系统:对机房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消防系统及自动报警系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屏蔽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效率。机柜系统和服务器系统:提供物理空间和设备支持,确保服务器和其他关键设备的稳定运行。这些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以确保机房的高可用性和安全性。机房建设要注重绿色环保,采用节能设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工业化机房建设哪家好
在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气候、交通等因素,确保机房安全稳定运行。标准机房建设原理
防雷系统:大楼沿低压线路进户的传导直击雷是不大可能的。中心机房内设备主要需要进行直接雷击引起的电阻耦合方式(地电位反击)的防护、以及附近高层建筑落雷时造成的电感性、电容性耦合干扰的防护。(1)等电位接地的处理,接地是避雷技术较重要的环节,而且小型机以上的计算机系统对接地要求也很高,其接地地阻通常要求小于1欧姆以下。但对于避雷技术来说,地阻小于4欧姆即可。应将避雷接地、电器安全接地、交流地、直流接地统一为一个接地装置,避免不同的地之间产生反击。(2)电源部分防雷设计,根据雷电流大、防雷器存在残压及设备耐冲击水平低的特性,应遵循多级保护,层层泻能的原则,选择安装避雷器,进行电源线路的过压保护。(3)信号系统的防雷设计,机房的数据通信线路有以太网双绞线、DDN专线、光纤线路以及电话线备份线路,必须对进出机房的的所有通信线路进行防雷处理,才能保护机房的安全。标准机房建设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