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性质:由于镀层是很薄的一层金属,测定比电阻困难。Ni-P(6~7%)比电阻为52-68μΩ·cm,镀层只有28-34μΩ·cm,纯镍镀层的比电阻小,*为6.05μΩ·cm。镀层比电阻的大小与镀浴的组成、温度、pH值,尤其是磷含关系密切。另外热处理也明显影响着比电阻值的大小。磁学性质:化学镀Ni-P合金的磁性能决定于磷含量和热处理制度,也就是其结构属性-晶态或者非晶态。P≥8%(wt)的非晶态镀层是非磁性的,含5~6%P的镀层有很弱的铁磁性,只有P≤3%(wt)的镀层才具有铁磁性,但磁性仍比电镀镍小。钎焊性能:化学镀镍层拥有良好的钎焊性能,如在铝合金制品上镀3~5um镍磷镀层就可以改善钎焊性能,使铝散热品与硅晶体管连接良好。酸铜光亮的原理 **基础的光亮剂就是聚乙二醇及改性物等表面活性剂。光明区生产酸铜光亮剂
1.多年金属加工液技术研发储备,拥有数个发明专利;了解行业***发展动向;2.根据客户要求,提供整套配方技术,同时提供合格小试样品,直至量产服务;3.签订严格保密协议,单独项目委托研发,并可提供技术创新方案指导。特别适用于镁合金加工行业,如汽车零部件、自行车零部件、电子通讯、航天国防和运动品等领域;适用于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多功能组合机床,加工中心及其它集中循环润滑系统等多种润滑方式;适用于那些多数乳化油会有乳化稳定性麻烦的高水硬度和有矿物油含量要求的场合;铝材、铜材、锌及其合金、钢和钛铁等材料的切削加工,研磨加工、钻孔加工。龙华区生产酸铜光亮剂酸铜添加剂整平高,出光快、添加范围宽,低区覆盖能力强。专业用于各种钢铁件.
高中电流密度区可以见到较多的“雾”。这种雾在开大缸时,做货是没有问题的,再经过连续过滤,电解,就会在以后的打片中继续消失。打片只是一种对添加剂含量分析和性能的测试方法,多数的这种雾和砂在下缸后就再也看不到。也是这种原因,可能会在镀完酸铜之后,如不及时水洗,会出现蓝膜的现象,但这种雾或者膜都会在镀镍之后完全消失。这种雾是A剂中的染料,以及开缸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较大所造成的。雾是酸铜高填平的中间体所带来的负面效果,虽然大家都不愿意,但为了得到极高的填平度,这是必须去理解的。实际上通过改进霍尔槽打气孔位及打气强也能避免或少此雾的产生的。
酸铜液问题1)所用酸铜光亮剂本身整平能力不良或低JK区整平范围太窄,镀液分散能力不良。2)氯离子含量不正常。笔者早就作过系统试验,结果是:对不同的光亮剂体系,在不同的液温段,有Cl-含量的下限值、比较好值与上限值,应通过细致试验确定。当Cl-含量过高时,低JK区整平性下降,且镀层易发灰雾。此时应适当除Cl-。工艺条件不当1)液温过高。高染料型光亮剂液温上限一般只能达30~32℃,低染料型可达40℃。液温超过上限时低JK区整平性、光亮性均下降。2)镀液空气搅拌过于强烈。搅拌因可减小浓差极化,故可提高镀层不致烧焦的JK上限。也因减小了浓差极化,对光亮性电镀,呈现一共同规律:搅拌越强烈,光亮整平范围越向高电流密度区转移,低电流密度区光亮整平性越差。镀层清澈光亮,不产生白雾,是锌合金电镀、钢铁零件电镀、塑胶电镀、电镀青铜理想的打底镀层。
造成酸性亮铜不良的原因较多。生产中可根据经验积累来分析检查产生故障的原因以确定解决的办法。一般来讲,导致酸性亮铜不亮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纳如下几点。(1)电解质及溶液本身不纯所含有害杂质。在新配溶液时,所采用的工业硫酸铜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铁和有机杂质,若不进行处理,则新配制的镀液导致镀层不亮。此时,可在尚未添加硫酸之前的硫酸铜电解液中(pH=4左右)加入l~2mL/L30%双氧水。利用三价铁氢氧化物容易沉淀的性质除去杂质。如果同时加入活性炭吸附,则可同时消除有机杂质的影响。如果不能在中低位有出色的填平。坪山区酸铜光亮剂口碑好
稳定性优异,连续生产情况下槽底,槽璧上镍少,镀层不易出现起沙,毛刺等不良,80微米镀层结合力良好。光明区生产酸铜光亮剂
电镀板面铜粒引起板面铜粒产生的因素较多,从沉铜,图形转移整个过程,电镀铜本身都有可能。笔者在某国营大厂就遇见过,沉铜造成的板面铜粒。沉铜工艺引起的板面铜粒可能会由任何一个沉铜处理步骤引起。碱性除油在水质硬度较高,钻孔粉尘较多(特别是双面板不经除胶渣)过滤不良时,不仅会引起板面粗糙,同时也造成孔内粗糙;但是一般只会造成孔内粗糙,板面轻微的点状污物微蚀也可以去除;微蚀主要有几种情况:所采用的微蚀剂双氧水或硫酸质量太差或过硫酸铵(钠)含杂质太高,一般建议至少应是CP级的,工业级除此之外还会引起其他的质量故障;光明区生产酸铜光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