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温度传感器:在自然界中,当物体的温度高于一定零度时,由于它内部热运动的存在,就会不断地向四周辐射电磁波,其中就包含了波段位于0.75~100μm的红外线,红外温度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它采用硅工艺生产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其采用PTAT结构,这种半导体结构具有精确的,与温度相关的良好输出特性。PTAT的输出通过占空比比较器调制成数字信号,占空比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式:DC=0.32 0.0047*t,t为摄氏度。输出数字信号故与微处理器MCU兼容,通过处理器的高频采样可算出输出电压方波信号的占空比,即可得到温度。该款温度传感器因其特殊工艺,分辨率优于0.005K。热电偶通过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点产生电压,反映温度变化。海南红外温度传感器探头

一种常用热敏电阻在25℃时的阻值为5kΩ,每1℃的温度改变造成200Ω的电阻变化。注意10Ω的引线电阻只造成可忽略的 0.05℃误差。它非常适合需要进行快速和灵敏温度测量的电流控制应用。尺寸小对于有空间要求的应用是有利的,但必须注意防止自热误差。热敏电阻还有其自身的测量技巧。热敏电阻体积小是优点,它能很快稳定,不会造成热负载。不过也因此很不结实,大电流会造成自热。由于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性器件,任何电流源都会在其上因功率而造成发热。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与电阻的积。因此要使用小的电流源。如果热敏电阻暴露在高热中,将导致长久性的损坏。海南红外温度传感器探头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适合精确测量。

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的区别:1、测量范围: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一般比较广,可以覆盖从低温到高温的范围,例如热敏电阻的测量范围一般为-50℃~+150℃,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可以达到-200℃~+2000℃。热电偶的测量范围相对较窄,一般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温度测量,例如铜-铜镍热电偶的测量范围为-200℃~+400℃,铁-铜镍热电偶的测量范围为-40℃~+1000℃。2、精度:温度传感器的精度较高,可以达到0.1℃或者更高的精度。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可以达到0.1℃,而热敏电阻的精度可以达到0.01℃。热电偶的精度相对较低,一般为1℃左右,但是在高温环境下仍然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温度测量装置。
热电偶传感:热电偶由两个不同材料的金属线组成,在末端焊接在一起。再测出不加热部位的环境温度,就可以准确知道加热点的温度。由于它必须有两种不同材质的导体,所以称之为热电偶。不同材质做出的热电偶使用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它们的灵敏度也各不相同。热电偶的灵敏度是指加热点温度变化1℃时,输出电位差的变化量。对于大多数金属材料支撑的热电偶而言,这个数值大约在5~40微伏/℃之间。由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材料的粗细无关,用非常细的材料也能够做成温度传感器。也由于制作热电偶的金属材料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这种细微的测温元件有极高的响应速度,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过程。一些高级温度传感器具有自校准功能,提高了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就是其敏感元件与被测对象不用接触,而是通过利用被测物体自身向外辐射的红外能量来实现对被测物体温度的监测,显示被测物体的温度值。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任何物体受热后都会有一部分热量转变成辐射能(又称为热辐射),温度越高,辐射到周围的能量也就越多,而且两者之间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由于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是利用了物体的热辐射,故常常也成为辐射式温度测量。主要在化工、石油天然气、消费电子、能源和电力、汽车电子、金属矿业等场景有所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可以有效提升传统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过程中的准确性。安徽表面温度传感器
电子芯片中的温度传感器,防止芯片过热,保障其性能稳定。海南红外温度传感器探头
挑选方法:如果要进行可靠的温度测量,首先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温度仪表,也就是温度传感器。其中热电偶、热敏电阻、铂电阻(RTD)和温度IC都是测试中较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应用:1.工业自动化:温度传感器普遍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例如测量加热炉、冷却器、锅炉、蒸汽发生器等设备的温度,实现温度控制和保护。2.环境监测:温度传感器用于环境温度的监测和控制,例如测量室内外温度、温室温度、地下水温度等。3.医疗卫生:温度传感器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例如测量体温、血液温度、输液温度等。海南红外温度传感器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