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冰蓄冷空调系统采用制冰机作为制冷设备,保温水箱作为蓄冰设备,制冷机安装在储冰罐的上方,制冷剂作为蒸发器进入多个平行板,循环水泵不断将蓄冰槽中的水抽到蒸发器顶部,并向下喷射,在蒸发器的表面上形成薄冰层,当冰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制冰设备中的四通换向阀切换,使压缩机的废气直接进入蒸发器的加热板,冰块脱落,冰蓄冷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后,内部循环水泵将蓄冰槽中的水输送到板冰机蒸发器顶部的喷头,水均匀地洒在板冰机表面,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一部分水在板式制冰机的蒸发器上结冰,未结冰的水落入蓄冰槽,再次循环。动态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与创新。中山冷水式动态冰储能
冰蓄冷的原理:冰蓄冷是一种基于相变过程的热量储存技术,通过将低价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物理能,将水转化为固体时形成的放热作用储存下来。在需要用冷的时候,通过冷媒流动将储存的冰块内部的冷量释放出来实现空调制冷。具体来说,冰蓄冷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制冰、储冰和释放冷。首先是制冰阶段,利用夜间低谷电能启动制冰机组,消耗电能制冰;其次是储冰阶段,将制冰过程中得到的冰块储存在蓄冰槽中,储冰槽内置有冷媒管,形成冰蓄冷系统的主体部分;然后是释放冷阶段,通过泵和冷媒流动将蓄存的冰块内部的冷量释放出来,通过空气处理机组将冷量带走实现空调制冷。吉林工业动态冰适用范围冰球制备,采用特殊工艺,在低温下将水制成冰球,储存冷量。
技术优势和应用场景:动态冰蓄冷技术具有以下优势:经济价值:通过利用夜间低谷电力制冰,可以节省运行成本,同时缓解电网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环境效益:减少对电网的依赖,降低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能效。应用普遍:适用于各种需要空调冷却的场所,如办公楼、商场、医院等。与其他蓄冷技术的比较:动态冰蓄冷技术与传统静态盘管冰蓄冷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放冷速率和更简单的系统设计。传统静态盘管冰在高峰时段无法单独融冰供冷,需要与主机串联,导致系统设计复杂且能耗高。
冰蓄冷空调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增加蓄冷池、水泵的输送能耗及增加蓄冷池等设备的冷量损失等。系统的组成及制冰方式分类:系统组成,冰蓄冷空调系统一般由制冷机组、蓄冷设备(或蓄水池)、辅助设备及设备之间的连接、调节控制装置等组成。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种类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其*终的目的是为建筑物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另外,系统还应达到能源*佳使用效率,节省运转电费,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冰蓄冷空调系统。适用于大型活动,提供快速制冷方案。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每年空调使用时间较长,在南方地区甚至可达8个月。夏季高温时段空调用电负荷,特别是大型中央空调、区域供冷和地铁空调等空调负荷集中,是造成城市电力负荷峰谷差的主要原因,而冰蓄冷空调是实现用户侧调峰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我国已有的蓄冰空调工程设备70%以上来自国外,且99%都属于静态蓄冰技术,主要包括盘管制冰、冰球制冰等传统静态制冰方式,其体积大、运行成本高、制冰效率低,平均制冷量只有空调工况制冷量的50%。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动态冰稳定生产。中山冷水式动态冰储能
动态冰是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现象,由低温和气压变化共同作用形成。中山冷水式动态冰储能
多联机空调:多联机空调(Multi-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是一种高效节能的中央空调系统,它通过一台或多台室外机连接多台室内机,实现对多个单独空间进行温度调控。这种空调系统的特点在于:一拖多设计:一台室外机可以同时连接并控制多台室内机,适应不同房间或区域的制冷或制热需求,简化安装布局,节省室外空间。智能分配:系统可根据各个室内机的需求,智能分配冷媒流量,实现精确控温和节能运行。变频技术:多联机空调通常采用变频技术,可以根据室内负荷变化自动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从而达到节能省电的效果。单独控制:每个室内机都可以单独开关和调节温度,满足个性化需求。安装灵活:室内机种类多样,包括挂壁式、嵌入式、吊顶式等多种形式,可根据装修风格和空间布局灵活选择。中山冷水式动态冰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