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蓄冰技术优势:1、从与ZJ能源公司沟通与交流来看,其公司设备是专业技术技术,克服了冰晶式动态蓄冰系统上传统的技术问题,以上风险在其项目案例中未见相关隐患。但所提供的项目案例时间均不超过5年,还有待市场时间上的进一步检验。2、从初投资和机房面积上看,可同时为夏季供冷和冬季供暖,节省了热源系统的初投资和机房面积,且蓄冰系统本身成本无增加。3、从运行费用上,无论蓄冰功能还是热泵功能能效都较高,特别在冬季同时需要供冷的情况下,节能效果明显。智能化控制,适应不同制冷需求。江西机房动态冰储能
刮刀扰动式动态制冰技术,刮刀扰动式动态制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水(溶液)在换热器内部通过换热壁面被冷却到低于冰点的过冷状态,由于刮刀以较快的回转速度旋转,靠近换热器换热壁面的过冷水被及时刮离壁面,从而确保了换热器壁面上不会生成冰晶,如图3所示。从壁面附近被刮出的过冷水随即进入水侧的中心主流区,并在主流区中经已经存在的冰晶颗粒促晶解除过冷,生成冰浆。与过冷水式相比,刮刀扰动式动态制冰系统无需过冷却解除装置。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刮刀扰动式动态制冰技术中的刮刀所起的作用是及时清理换热壁面附近的过冷水,而非像一些传统制冰机那样用于刮除已经生长在换热壁面上的冰层。因此这种制冰方式也避免了因冰层热阻引起的传热恶化,而且还因为刮刀叶片的强烈扰动而大幅强化了对流换热效果。吉林机房动态冰节能技术独特的制冰原理,保证冰块纯净无杂质。
动态冰蓄冷无需盘管、冰球等预制设备,因此蓄冰槽有效利用率提高,占地空间减小,而且对空间形状要求降低,场地适应性增强。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建筑风格、管路设计、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因素,逐步发展其应用前景。过冷水式动态冰蓄冷技术是通过把普通淡水冷却到低于0℃的液态过冷状态,再经超声波促晶生成流态化冰浆的技术,过冷水式动态冰蓄冷技术的主要先进技术点在于把制冰过程的热传递和冰水相变两个环节从空间上彻底分离,一举解决传统制冰工艺中结冰对传热的恶劣影响,从而大幅度降低其制冰能耗并提高制冰效率。
在空调工况下,制冷量相同动态冰蓄冷系统与空调机组相比,压缩冷凝机组、冷却塔系统、蒸发器的的总成本相差不大,而动态冰蓄冷系统只须增加一个蓄冰池,蓄冰池可采用土建方式或钢架结构,附带保温层,但成本较低。举例:在夜间不用空调的场所,如办公楼,白天使用空调时间设定为10小时,夜间低谷电时间设定为8小时,空调机组的制冷量设定为550kw。如果替换成一套空调工况下制冷量为550kw的动态冰蓄冷系统,其运行电耗为130kw;该系统在制冰工况下的制冷量约为300kw,运行电耗115kw,每天运行8小时制冰模式,产冰量约为17吨,相当于3小时的空调制冷量,其余7小时可用动态冰蓄冷系统作为中央空调主机使用。按照电费峰值1元谷值0.3元计算,节省成本如下式:1元/kw*h×130kw×3h-0.3元/kw*h×115 kw×8=114元/天=41610元/年。热交换,冰球与需冷却物质接触,吸收热量,降低温度。
储能技术是解决用电峰谷电负荷差距大、能源短缺的有效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储能,并不光包括热能的存储,还包括蓄冷。通过夜间蓄冷,可在电价较为低廉的夜间储存能量,用于转移用电高峰时的空调负荷,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可以起到很好的平衡用电负荷,发挥"移峰填谷"的作用,是一种可以获得长远效益的节能形式,这种方式的实现就需要一种成熟的冰蓄冷技术。按照制冰方式的不同,蓄冰系统可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两种方式。其中,静态制冰技术虽然技术、理论较完备,但是在静态制冰系统中,由于为冰晶静态生长,期间结成的冰块直接在换热面上不断生长变厚,使得换热热阻不断加大,随着蓄冰过程的进行,工作情况只会继续恶化。与静态蓄冷方式相比,动态冰蓄冷方式制成的冰浆为有大量悬浮微小冰晶粒子的固液两相溶液,具有很好的流动性与传热性,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蓄能技术。动态冰当储冰罐结冰时,动态冰蓄冰盘管中制冷剂的温度会随着流动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吉林机房动态冰节能技术
冰球循环,是动态冰技术的主要,通过冰球融化与再结冰,持续吸收热量。江西机房动态冰储能
过冷水蓄冰 ,原理:通过把普通淡水冷却到低于0℃的液态过冷状态,再经超声波促晶生成流态化冰浆的技术,乙二醇溶液是处于亚稳定状态,溶液进出制冰换热器时温差很小,当达到一定的过冷时会自发出现成核现象。其主要是让水在换热器中降温到0℃以下的状态而不发生相变,在过冷却解除器中消除过冷状态,低于0℃的水通过相变成为0℃的冰,也有归纳到冰晶式蓄冷方式的。系统原理图如下:该系统冷却速度要快,水流高,易堵塞板换等缺点,应用较少。江西机房动态冰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