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速冻库动态冰蓄冷节能技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7日

该系统相对于静态蓄冰的优势,主机能效高。初始的冰点温度约为-1℃,蒸发温度约为-4.5℃,每个循环约形成2%的冰晶,每个循环后溶液会有增加,一般设计为50%的蓄冰量,蓄冰完成后,溶液浓度会增加到6%,这时对应的冰点是-2.5℃℃,蒸发温度约为-5.5℃,主机能效有所下降,主机COP在4.5以上。而双工况盘管蓄冰,乙二醇为-5.6℃,蒸发温度为-7℃的,主机的COP在3.5以下,且同样静态冰制取过程中,由于随着冰层厚度的增加,传热也逐渐有所减少,主机需要卸载,从而会延长制冰时间,增加能耗。注:对于系统,须考虑综合能耗。(对于大于1200RT,同样需要用双工况冷水机组经制冰换热器实现。)动态冰蓄冷充分发挥机组夜间的制冷能力,减少白天运行的容量。速冻库动态冰蓄冷节能技术

速冻库动态冰蓄冷节能技术,动态冰蓄冷

请问冰蓄冷的原理和特点,冰蓄冷是一种利用冰的相变过程来储存和释放冷能的技术。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储能阶段:通过制冷机组或夜间低温条件等方式将水或其他物质冷却到冰点以下,使其凝固成冰,并将冰储存在储冰容器中;2.蓄冷阶段:当需要冷却时,通过将冷却介质(如空气或水)与储冰容器接触使冰吸收周围的热量并逐渐融化。融化的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空气或水的温度降低。3.结冰恢复阶段:当冷却需求结束后,再次通过制冷机组或其他方式将剩余的冰重新冷却,恢复储存状态,以备下次使用。福建动态冰蓄冷系统动态冰蓄冷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压力。

速冻库动态冰蓄冷节能技术,动态冰蓄冷

动态蓄冰空调适合这样的公司工程嘛?蓄冰空调技术有好几种,它们有没有合适的工程?有的!蓄冷技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水)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空调争用高峰电力,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蓄冰方式的选用有:1、水蓄冷:利用水温变化储存的显热量[4.184kJ/(kg.℃)],为显热式蓄冷,一般蓄冷温度为4~6℃,蓄冷温差为5~10℃;单位蓄冷能力低[5.8~11.6(kW.h)/m³]。蓄冷体积大,制冷机蓄冷时效率衰减小;适宜现有工程的改造、规模较小或有其可利用水池的工程。2、冰蓄冷:利用冰的相变潜热储存冷量(335kJ/kg),为潜热式蓄冷。单位蓄冷能力高[40~80(kW·h)/m³].蓄冷体积小,可提供较低的空调供水温度,制冷机蓄冷时效率衰减大;适宜规模大及区域供冷的工程。3、共晶盐蓄冷:无机盐与水的混合物,单位蓄冷能力约为20.8(kW.h)/m³。制冷机可按空调运行工况运行,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初投资高。

国内外技术研究成果现。流态化动态冰蓄冷专业技术技术从上世纪 90 年代未开始在日本展开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高砂热学、Sunwell(日本)等公司成功出新型的动态冰蓄冷技术。其中高砂热学较早掌握过冷水式动态冰蓄冷的商业化实用技术,而Sunwell(日本)则较早掌握了刮刀扰动式动态冰蓄冷的商业化实用技术。目前两种技术都已在日本大量应用。然而,在我国不但没有动态冰蓄冷空调的实例,就连基础研究也非常少见。清华同方在过冷水动态制冰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基础性研究。动态冰蓄冷是通过把普通淡水冷却到低于0℃的液态过冷状态。

速冻库动态冰蓄冷节能技术,动态冰蓄冷

技术先进性:从过冷水到冰浆,全部实现管道化循环泵输送,系统构成简单,设备(制冷主机、蓄冰槽等)布置灵活,机房空间紧凑。使得对既有水蓄冷系统进行冰蓄冷改造变为现实,解决在不增加占地空间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蓄冷的系统扩容需求。换热环节不结冰,结冰环节不换热,换热与结冰分离的技术原理使得动态冰蓄冷可以采用高效率的板式换热器进行制冰,换热效率大幅度提升。因换热效率的提升使得制冷主机的乙二醇出水温度提升至-3℃,制冰工况下的系统能效比提升15%,即夜间蓄冰即可省电15%。动态冰蓄冷的原理是通过冰的相变过程来吸收和释放热量。福建动态冰蓄冷系统

动态冰蓄冷有利于熔化温度的稳定。速冻库动态冰蓄冷节能技术

系统组成:制冰设备模块、蓄冰(蓄热水)设备模块、功能连接设备模块、余热利用制热水设备模块、智能控制控制模块。采暖季节可转换到利用低谷电制 45℃以上采暖热水,满足建筑物采暖需要。常用空调蓄冷技术根据蓄冷介质,可分为水蓄冷(显热式)、冰蓄冷和共晶盐蓄冷系统三大类。每一大类可分为多个小类。水蓄冷系统就是利用水的显热进行蓄冷和释冷(水的比热容为4.18kJ/kg℃)。在蓄冷阶段,制冷机制出的冷冻水放入蓄冷槽储存,在释冷阶段,将冷冻水抽出使用以满足空调负荷需要。速冻库动态冰蓄冷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