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RL和RS,使谐振时振荡器至输出间下降约20~30dB。这个值可由下式估算:QL是电感的品质因数Q。该技术的特点是没有受VTVM1杂散电容影响的调谐误差。必须注意不要使振荡器有太大的失真,否则难以观察到零点(调谐点),而且应避免振荡电平过高,否则由于电感器的饱和效应也可能产生失谐。振荡器和VTVM用波形发生器和网络分析仪的输入代替,这种扫频式测量可以得到谐振频率。当电感线圈的品质因数低于10时,不能观测到明显的零点。更好的一种调谐方法是利用谐振时的零相位移现象进行调节,这比零输出法更明显。仍用图的电路与有水平输入和垂直输人通道的示波器相连接。一个通道显示振荡器输出,另一个通道取代VTVM连接在输出端。这样就可以在示波器上看到李萨育(Lissajous)图形,当调节电路到谐振状态时,图形是一个闭合椭圆。也可以使用能够显示相移的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谐。利用干扰抑制铁氧体可将一定频段的干扰信号吸收转化为热量的特性。四川中等性能紧凑型滤波器技术指导
装配LC滤波器所使用的典型元件容差为1%~2%。很多应用场合都不能接受由元件值变动引起的响应偏差,因此必须对元件值进行调整。研究发现,在谐振发生的情况下,谐振回路LC的乘积较L/C的值更为重要。所以,滤波器的调节通常包括每个谐振回路在指定频率上谐振的调节。调谐技术是以谐振时阻抗的极值特性为基础的。在电路中,由于电路的分压作用,在并联谐振时会产生输出零点。串联LC谐振电路,在谐振情况下也会产生输出零点。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调谐包括设定振荡器输出为所需频率和调节可变元件,一般是电感,使输出为零。北京滤波器机械设备滤波器设计需考虑插入损耗与相位响应。
电源滤波器是一种无源双向网络,它的一端是电源,另一端是负载。电源滤波器的原理就是一种——阻抗适配网络:电源滤波器输入、输出侧与电源和负载侧的阻抗适配越大,对电磁干扰的衰减就越有用。电源滤波器一般都设计为只由电阻、电容及电感组成的被动滤波器,没有像晶体管之类的主动元件。一个电源滤波器的例子,电源滤波器的上方接电源,电源端有一个共模电感,也就是电源的二条线依同一个方向绕在铁心上,电源线上若有共模讯号,其在共模电感产生的磁场会相加,因此有较大的阻抗,而差模讯号在共模电感产生的磁场会互相抵消,因此可以流过共模电感。电源流过的电流主要是差模的,但上面也可能会噪声以差模的形式出现,若要抑制差模噪声,需要另外使用差模电感,或是各相有个别的电感器。
实际上,所有电源都具有可驱动性。只要满足驾驶能力,功率输出就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在某种程度上,可驾驶性要求也被视为内部电阻要求,但实际上是不同的。内部电阻必须形成电压降。然而,由于调节电源的调节,理论上可以保证输出在驱动能力范围内是恒定的。所谓的电容器降低了交流阻抗,主要用于高频交流阻抗,因为即使在电源处于闭环控制时,也需要响应速度。如果负载电流立即变化,则反应将无法继续进行,从而导致较小的电压波动。在添加电容器之后,可以减小电源内电流的瞬时变化,从而改变电源的特性。电源线滤波器和电源输入模块,结合了专门针对直流应用独特需求而设计的多种电源管理功能。
按不同的频率响应函数可以分为:切比雪夫、广义切比雪夫、巴特沃斯、高斯、贝塞尔函数、椭圆函数等。对于不同的滤波器分类,主要是从不同的滤波器特性需求来描述滤波器的不同特征。滤波器的这种众多分类方法所描述的滤波器不同的众多特征,集中体现出了实际工程应用中对滤波器的需求是需要综合考量的,也就是说对于用户需求来做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滤波器选择时,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应该使用低通、高通、带通还是带阻的滤波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按频率选择的特性分类的高通、低通、带通以及带阻的频率响应特性及其作用。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确保信号清晰。广东经济高效滤波器技术指导
高通滤波器适用于提取高频成分。四川中等性能紧凑型滤波器技术指导
通带带宽:指需要通过的频谱宽度,BW=(f2-f1)。f1、f2为以中心频率f0处插入损耗为基准。插入损耗(InsertionLoss):由于滤波器的引入对电路中原有信号带来的衰耗,以中心或截止频率处损耗表征,如要求全带内插损需强调。纹波(Ripple):指1dB或3dB带宽(截止频率)范围内,插损随频率在损耗均值曲线基础上波动的峰值。带内波动(PassbandRipple):通带内插入损耗随频率的变化量。1dB带宽内的带内波动是1dB。带内驻波比(VSWR):衡量滤波器通带内信号是否良好匹配传输的一项重要指标。理想匹配VSWR=1:1,失配时VSWR大于1。对于一个实际的滤波器而言,满足VSWR小于1.5:1的带宽一般小于BW3dB,其占BW3dB的比例与滤波器阶数和插损相关。四川中等性能紧凑型滤波器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