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按加工精度划分,机械加工可分为一般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三个阶段。目前,精密加工是指加工精度为10~0.1µm,表面粗糙度为Ra0.1~0.01µm,公差等级在IT5以上的加工技术。但一般加工、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其间的界限将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现在的精密加工可能就是明天的一般加工。凸起字样被缓慢地往下压进底部,变成平滑表面看似现代科技的超精密加工,其实在上个世纪早已出现超精密加工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为技术开创期出于航天、大规模集成电路、激光等技术发展的需要,美国率先发展了超精密加工技术,开发了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单点金刚石切削(Singlepointdiamondturning,SPDT)技术,又称为“微英寸技术”,用于加工激光核聚变反射镜、战术导弹及载人飞船用球面、非球面大型零件等。(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为民间工业应用初期在相关机构的支持下,美国的摩尔公司、普瑞泰克公司开始超精密加工设备的商品化,而日本的东芝和日立以及欧洲Cranfield大学等也陆续推出产品,并开始用于民间工业光学组件的制造。但当时的超精密加工设备依然高贵而稀少,主要以特殊机的形式订作。对于大件产品的加工,大件产品的模具制造费用很高,激光超精密加工不需任何模具制造。日本技术超精密异形孔
随着电子和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生物、医疗产业等对超精密的需求,越来越需要能够加工数微米大小目标物的超精密加工技术。激光微加工是指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在不对要加工的材料造成热损伤的情况下,通过瞬间熔融和蒸发材料,以数微米至数纳米颗粒的大小对材料进行切割、钻孔等加工。通常,微加工使用皮秒或纳秒激光和超短脉冲激光,其波长非常短或脉冲宽度非常短。超短脉冲激光,包括Excimer激光,广泛应用于眼科、玻璃和塑料的精密加工、精密零件的制造、地球科学和天体研究以及光谱和FBG工艺。据悉,用于微细加工的大部分激光都具有极高的脉冲能量和尖头输出功率和能量密度,因此无法通过光缆传输激光-光束,而且与能够稳定传输激光-光束的镜片、镜片等光学装置一起精密处理要加工材料的技术也很重要。微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超精密零件的加工、半导体领域和医疗、生物领域等,主要应用于玻璃切割、Ceramic切割或钻孔以及半导体晶片切割。微泰利用飞秒激光钻削技术可加工HoleSizeMIN5微米微孔,孔间距可加工到3微米,用于MLCC叠层吸膜板,吸膜板MAX可加工80万微孔。可加工各种形状的孔,同一位置内加工不规则的孔,可进行不规则的混合孔韩国加工超精密半导体卡盘激光超精密加工的切割面光滑:激光切割的切割面无毛刺。

微泰使用激光加工超精密几何产品。可以对各种材料(包括PCD、PCBN、陶瓷膜、硬质合金、不锈钢、热处理钢和钼)进行精细加工。在工业加工中,没有激光,很难实现。然而,典型的激光加工机的加工质量主要取决于激光成形加工,而激光成形加工的精度只有±0.1mm。这是因为激光是以切割为主的行业。相比之下,微泰加工技术非常成熟,生产和供应精度高、质量高的激光加工产品。应用于PCD嵌件、断屑漕、激光固定板、Ink-cup板、MLCC测包机分度盘。
美国是早期研制开发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国家。早在1962年,美国就开发出以单点金刚石车刀镜面切削铝合金和无氧铜的超精密半球车床,其主轴回转精度为 0.125µm,加工直径为Ø100mm的半球,尺寸精度为±0.6µm,粗糙度为Ra0.025µm。1984年又研制成功大型光学金刚石车床,可加工重1350kg,Ø1625mm的大型零件,工件的圆度和平面度达0.025µm,表面粗糙度为Ra0.042µm。在该机床上采用多项新技术,如多光路激光测量反馈控制,用静电电容测微仪测量工件变形,32位机的CNC系统,用摩擦式驱动进给和热交换器控制温度等。美国利用自己已有的成熟单元技术,只用两周的时间便组装成了一台小型的超精密加工车床(BODTM型),用刀尖半径为5~10nm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实现切削厚度为1nm (纳米)的加工。尽管如此,美国还是继续把微米级和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作为国家的关键技术之一,这足以说明美国对这一技术的重视。超精密加工常见的有CNC车床、研磨加工、放电及线切割加工等,由于大部分都由程式输入数据后加工。

微泰,精湛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可达到微米级加工,充分考虑材料的特殊性加工超平整零件,平整度公差小于3um零件精密加工的关键在于确保高水平的精度和质量,并确保与既定尺寸的偏差小实现。精密加工的半导体晶圆真空卡盘的平面度公差不超过3μm,并通过三维接触测量仪进行全数检查和系统质量的管材,为全球客户提供精密加工。铝(AL5052、AL6061、AL7075)、不锈钢(SUS304、SUS316、SUS630)。铜、钨、钛和蒙奈尔合金(MONEL)。处理聚醚醚酮(PEEK)、聚甲醛(POM)和聚酰亚胺(PI)等材料,需要精密加工。使用高难度材料,如无氧高导铜(OFHC)制造半导体精密零件。激光的应用已从大尺寸的粗糙加工,慢慢扩展到小尺寸、高精度的领域。半导体超精密超细孔
不改变基材成分的激光超精密加工应用有激光淬火(相变硬化)、激光清洗、激光冲击硬化和激光极化等。日本技术超精密异形孔
微泰,采用先进的飞秒激光的高速螺旋钻削自主技术,进行产业所需的各种形状的微孔加工,MIN可做到5微米的微孔,公差可做到±2微米,孔距可做到0.3微米。还可以进行MAX10度角的倒锥孔和各种几何形状的微孔,飞秒激光利用相对较短的激光脉冲,热损伤很小,加工对象没有物性变形层,表面平整,实现超精密微孔加工。微泰,利用飞秒激光螺旋钻孔系统和独有ELID(电解在线砂轮修正技术),飞秒激光抛光技术,生产各种超精密零部件。四百四十毫米平面方板,平坦度可以做到5微米以下,表面粗糙度RA达0.1微米以下,可以钻5微米的孔,圆度可以达到95%以上,可以加工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微孔。可以加工多种材料,包括PCD、PCBN、陶瓷、硬质合金、不锈钢、热处理钢、钼,我们专注于生产需要高难度、高公叉和高几何公叉的产品,并以30年的磨削技术、成型技术、钻孔技术和激光技术为后盾,解决客户的难题,力求客户满意。有问题请联系日本技术超精密异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