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FMT的临床疗效突出,但在2013年之前一直被认为是“民间偏方”。直到2013年初,华盛顿大学Surawicz教授领衔的合作组将FMT写入rCDI诊疗的临床指南,这在FMT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同年,《时代》杂志将其评为2013年生物医学的重大突破之一,《科学》同样将其评为生物医学的重大突破之一;2017年菌群移植被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评为“年度重大医学创新”。2018年,菌群移植写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撰写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诊疗的共识意见》,提示菌群移植技术在IBD诊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内医生的肯定;2019年3月份发布的管理条例中认为菌群移植是低风险的一个医疗新技术。尽管前景广阔,但菌群移植在长期安全性、标准化等方面仍有挑战,需更多研究来不断完善 。陕西自闭症使用菌群移植技术及其过程

多项研究发现,很多ASD患者伴有肠胃问题,如消化不好、肠内病菌过度生长(细菌和病毒)以及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的“肠漏”。很多研究报道ASD患者有constipation、腹泻、嗳气、肛门排气异常和(或)大便异味等。临床活组织切片检查发现许多ASD儿童有一种ASD特有的回结肠淋巴结增生症状。因此研究者开始怀疑胃肠道菌群组成紊乱与AS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ASD患者通常有不寻常的细菌特征和胃肠道问题,因此不难认为菌群移植(FMT)具有通过重塑肠道菌群来改善此类疾病的潜力。江西供体菌群移植安全性菌群移植的长期疗效与植入菌群在受体肠道的定植能力相关,如何维持菌群稳定性是关键挑战。

目前,针对菌群移植(FMT)标准化方法学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初步达成13项标准和方法:(1)FMT诊疗服务与设施;(2)多学科诊疗团队;(3)供体的筛选与管理流程;(4)菌液制备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5)肠道准备;(6)FMT实施时机;(7)患者入选与排除标准;(8)移植剂量;(9)移植疗程和周期;(10)改善标准;(11)联合用药;(12)随访制度与随访平台的建立;(13)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本共识依据的循证医学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按照GRADE推荐评价体系(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进行分级,证据质量分高、中、低和极低共4个级别,推荐强度分强烈推荐和一般性推荐共2个级别
菌群移植应建立不良反应及处理流程:1.建立不良反应上报制度(2C)2.执行严格的入选和排除标准,FMT诊疗前评估并发症风险(1C):(1)误吸风险,如高龄、卧床、贲门关闭不全等高风险者禁用鼻肠管途径,给予口服胶囊或结肠镜FMT途径;(2)肠源性风险,如全身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应禁用FMT诊疗(1C)3.症状轻(以头晕、恶心、胃肠道不适等为主诉)的患者,观察即可(1C)4.中度症状对症处理,不能缓解予以暂停FMT诊疗(2D)5.症状严重(由鼻肠管途径导致的咽喉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者,对症处理不能缓解,给予拔除鼻肠管,改口服胶囊、结肠镜或灌肠移植途径(2D)6.症状严重者,暂停或终止FMT诊疗并对症处理;体温≥39℃者需排除肠源性***(2D)7.怀疑肠源性症状时,立即终止FMT诊疗,检测供体和受体粪便致病菌,留取血培养检查,补液等诊疗(1C)8.极重度症状如并发生命体征异常者,立即终止FMT诊疗,同时针对靶诊疗(1C)!STING蛋白如何助力粪菌移植改善IBD?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例如,我国的constipation患者超过2亿;我国IBD患者近十年的发病人数达到前面十年的2.5倍,目前预计约有150万患者;我国消化道疾病特别是Colorectalcancer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每年Colorectalcancer的发病人数达到37.6万人,且仍在以4.2%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自闭症现存人群约有1000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例如,我国的constipation患者超过2亿;我国IBD患者近十年的发病人数达到前面十年的2.5倍,目前预计约有150万患者;我国消化道疾病特别是Colorectalcancer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每年Colorectalcancer的发病人数达到37.6万人,且仍在以4.2%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自闭症现存人群约有1000万;我国抑郁症人群近6000万;我国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3亿人,其中肥胖患者超过9000万。目前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菌群移植可以通过人为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极具临床应用前景。菌群制剂可分为新鲜菌液与冻存菌液,后者因便于储存和标准化生产,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优势。安徽粪便菌群移植适用人群
菌群制剂分为新鲜菌液与冻存菌液,后者因便于储存和标准化制备,在临床应用中逐渐普及。陕西自闭症使用菌群移植技术及其过程
菌群移植临床改善或缓解标准:5.肠易激综合征(IBS):连续3个月未出现与排粪频率、排粪形式相关的肚子痛或不适症状,且菌群多样性恢复至供体菌群多样性50%以上为改善。满足下列任1条即为显效:(1)诊疗开始后连续1周未出现肚子痛或不适;(2)IBS⁃C患者排硬或块状粪便<25%、同时稀或水样粪便<25%,IBS⁃D患者排稀或水样粪便<25%、同时硬或块状粪便<25%,IBS⁃M患者排硬或块状粪便<25%、同时稀或水样粪便<25%(1C)6.自闭症:诊疗第12周,自闭症ABC量表评分<31分、且CGI⁃I评分1分,菌群多样性恢复至供体菌群多样性50%以上为诊疗显效。诊疗第12周自闭症ABC量表评分<67分、且CGI⁃I评分1~2分或5个ABC子量表中至少2个较基线有50%或更大的下降,而其他子量表均未出现10%或更大的上升为诊疗有效(2C).陕西自闭症使用菌群移植技术及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