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育?简单来说就是从儿童会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所有食物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在不断的观念强化中,接受“食育”的概念,并在饮食行为上做出改变,将会对儿童的健康受益一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孩子不爱食用蔬菜和水果。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但是,该怎样区分所含维生素的种类,如何在烹饪过程中保持维生素呢?以维生素C为例,并不是所有蔬菜中都含有维生素。红、绿、紫色蔬菜如辣椒、西红柿、苦瓜等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极易溶于水,并不容易保留。家长可注意做菜时先洗后切,菜以煮为好,如烹炒应急火快炒。在其学科授课中有意识地融入食育,高质量的把食育工作推动得更加普遍、更加可持续。徐州食育专委会介绍
一提起食育,很多人会觉得食育很难,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食育的目的落实到个体身上,无非是要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掌握有关饮食知识,培养选择食物的能力,从而能够践行健康的饮食生活。一日三餐是家庭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践行食育的好机会。食育不能坐等幼儿园或学校等公共教育部门来完成,家庭应该成为食育的重要基地。现在提一些小建议供大家参考。全家围坐一起共同用餐本来是家庭生活当中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根本不需要特意运笔强调。然而,现实生活当中,孩子课后奔波于培训机构之间,饭点到时就在移动的路上简单解决;父母亲忙于各种应酬;家人起床时间不一,归家时间不同,真正能做到共进三餐的家庭越来越少。徐州食育专委会介绍日本通过《食育白皮书》将食育这个概念系统化地在全国推行,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为家庭食育加“素”,为健康中国和生态保护加“速”:家庭食育是连接万物的生命教育,打开了通往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一扇窗。科学素食在家庭食育的“窗外”栽花种菜,收获的是不只有身心健康,还有生态和谐。为家庭食育加“素”,让我们回归自然,感受生命喜悦。为健康中国和生态保护加“速”,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家庭家庭食育专委会联合家庭家庭食育研究院、乡伴有家、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素食街、素食雷达、素食营养师,共同发起为家庭食育加“素”。为家庭食育加“素”,就是要让科学素食通过家庭食育走进更多家庭,带动大家合理膳食,健康生活。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购更多的当地食物,并为学生提供强调食物、农业和营养的配套教育活动。这项全国性活动丰富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同时支持了当地经济,被称为“从农场到学校”运动。该运动包括动手实践活动,如学校园艺、农场参观、烹饪课等,并将食物相关的教育纳入正规、标准的学校课程内容。丹麦教育大纲规定,从小学四年级到七年级,学生要接受两年的烹饪教育,具体时间由学校设定。在烹饪课上,学生们不只要学习烹饪技术,老师还会讲授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如荤素搭配和各种蔬果的营养价值等,然后放手让学生实践。烹饪课上,老师还要向学生讲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宣扬饮食文化中的常识,将饮食和文化结合起来。日本每年6月是“食育月”,每个月的19号是“食育日”。
在“德育”“体育”“美育”备受重视的现在,国民对健康和饮食的关注也在逐步提升,错误的饮食习惯与技能一旦形成就会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所以越早接受食物教育就能越早关注饮食健康食物搭配与饮食文化,食物教育简称为“食育”,大体上“食育”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饮食教育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引导学习与饮食相关的知识对饮食有正确的判断力实践健康饮食的生活。二是通过饮食开展教育即通过饮食相关过程进行的德、智、体、美、劳等教育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食育即如何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这不只关系到儿童健康更关系到人的一生。在日本,吃饭教育称为“食育”。徐州食育专委会介绍
据悉,家庭家庭食育专委会成立后,在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的指导支持下,家庭食育师计划将得以深入推动。徐州食育专委会介绍
在英国,饮食教育早已被纳入英国义务教育课纲,全国各公立中学必须开设烹饪课,且烹饪课学分计入总成绩,与毕业挂钩。英国教育部:7~14岁的学生必须学习烹饪,14岁时必须要能够做出20道不同种类的菜。溯源:2006年,由英国名厨发起的“校餐改变”。他公开向垃圾食品宣战,誓要把垃圾食品逐出校园,让英国每一个中小学都能够为学生提供热菜热饭。之后,两位餐馆老板受教育大臣委托,提出了“第二次校餐改变”。内容包括:孩子们要通过学习做饭,了解各种食物的基本成分和营养指数,掌握基本的营养午餐搭配和制作方法;孩子们要掌握必要的烹饪知识和技术,能够做出不同的饭菜,能够喂饱、喂好家人和自己;学校通过将烹饪列为必修课程,可以促进对饭菜营养平衡和校餐质量的监督,教学相长。徐州食育专委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