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 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性由 LC 谐振回路的 Q 值决定,Q 值越高,频率稳定性越好。小功率 NPN 管的极间电容(尤其是 Cbc)会影响 LC 回路的等效电容,导致频率漂移,解决方法是选择 Cbc 小的高频三极管(如 2SC3355),并在三极管与 LC 回路间加入隔离电路(如共基电路),减少极间电容对回路的影响。此外,采用温度系数小的电容(如云母电容)和电感(如密封电感),可进一步降低温度变化对频率的影响。例如在 27MHz 的无线话筒振荡电路中,用 Cbc=1.5pF 的 2SC3355 管,配合云母电容(温度系数 ±50ppm/℃),频率漂移可控制在 ±1kHz 以内。RC 振荡电路...
NPN 型小功率晶体三极管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 关键是 “三层两结” 结构:自上而下(或自左至右)依次为 N 型发射区、P 型基区、N 型集电区,相邻区域形成发射结和集电结。发射区采用高掺杂工艺,提升自由电子浓度,便于载流子发射;基区掺杂浓度低且厚度极薄(几微米),减少载流子在基区的复合损耗;集电区面积远大于发射区,增强载流子收集能力。三个区域分别引出电极: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常见 TO-92(塑封直插)、SOT-23(贴片)等封装,封装不仅保护内部结构,还通过引脚实现电路连接,适配不同安装场景。固定偏置电路简单,稳定性差,适合负载和温度变化小的场景。工业领域批量采购NPN...
ICEO 是基极开路时集电极 - 发射极反向电流,ICEO≈(1+β) ICBO,因 β 和 ICBO 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ICEO 的温度敏感性极强,会导致电路静态电流增大,功耗上升。抑制 ICEO 的方法:一是选择 ICBO 小的硅管,硅管 ICBO 远小于锗管;二是在基极与地之间接泄放电阻 RB,使 IB=ICEO/(1+β),减小 ICEO 对 IC 的影响;三是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通过 RE 的负反馈稳定 IC。例如在高精度电流源电路中,基极接 100kΩ 泄放电阻,当 ICEO=10μA(β=100)时,IB=0.1μA,对 IC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确保电流源输出稳定。Cbc 易形...
LC 振荡电路的频率稳定性由 LC 谐振回路的 Q 值决定,Q 值越高,频率稳定性越好。小功率 NPN 管的极间电容(尤其是 Cbc)会影响 LC 回路的等效电容,导致频率漂移,解决方法是选择 Cbc 小的高频三极管(如 2SC3355),并在三极管与 LC 回路间加入隔离电路(如共基电路),减少极间电容对回路的影响。此外,采用温度系数小的电容(如云母电容)和电感(如密封电感),可进一步降低温度变化对频率的影响。例如在 27MHz 的无线话筒振荡电路中,用 Cbc=1.5pF 的 2SC3355 管,配合云母电容(温度系数 ±50ppm/℃),频率漂移可控制在 ±1kHz 以内。简易通断测试仪...
针对三极管参数随温度漂移的问题,可采用 NPN 管自身组成温度补偿电路,常见的有 diode 补偿和三极管补偿。diode 补偿是将二极管与基极串联,二极管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与 VBE 一致(每升高 1℃,均下降 2-2.5mV),抵消 VBE 的漂移;三极管补偿是用另一支同型号三极管的发射结与原三极管发射结并联,利用两只管子参数的一致性,使温度漂移相互抵消。例如在共射放大电路中,基极串联 1N4148 二极管,当温度升高 10℃,VBE 下降 25mV,二极管正向压降也下降 25mV,确保 IB 基本不变,IC 稳定。多级放大电路级间耦合有阻容、直接、变压器三种方式。工业领域高精度NPN型晶...
NPN 型小功率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是描述基极电流(IB)与基极 - 发射极电压(VBE)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在固定集电极 - 发射极电压(VCE)的条件下测绘。对于硅材料的 NPN 型小功率三极管,当 VCE 大于 1V 时,输入特性曲线基本重合,曲线形状与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相似。在 VBE 较小时,IB 几乎为零,这个区域被称为死区,硅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0.5V;当 VBE 超过死区电压后,IB 随着 VBE 的增加而快速增大,且近似呈指数关系增长,此时 VBE 基本稳定在 0.6-0.7V 的范围内,这一特性在电路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共射放大电路中,常利用这一特性设置合适的静...
共射放大电路是 NPN 型小功率管的经典应用,发射极接地,输入信号加在 BE 间,输出信号从 CE 间取出。电路中,RB(基极偏置电阻)控制 IB,确定静态工作点;RC(集电极负载电阻)将 IC 变化转化为 VCE 变化,实现电压放大。该电路的优势是电压放大倍数高(Av=-βRC/ri,ri 为输入电阻)、电流放大倍数大,缺点是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例如在音频前置放大电路中,用 9014 管组成共射电路,将麦克风输出的 mV 级信号放大至 V 级,为后级功率放大提供信号源。共基电路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适合做电流缓冲器。定制需求低噪声NPN型晶体三极管散热片设计NP...
共射放大电路的失真,有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截止失真是因静态工作点过低,输入信号负半周使三极管进入截止区,输出信号正半周被削波,解决方法是减小 RB(增大 IBQ)或提高 VCC;饱和失真是因静态工作点过高,输入信号正半周使三极管进入饱和区,输出信号负半周被削波,解决方法是增大 RB(减小 IBQ)、减小 RC 或降低 VCC。例如当输入正弦信号时,若示波器显示输出波形顶部被削,为截止失真,可将 RB 从 100kΩ 调至 80kΩ,增大 IBQ;若底部被削,为饱和失真,可将 RC 从 2kΩ 调至 3kΩ,降低 ICQ。选 ICBO 小的硅管,或在基极接地接泄放电阻,可抑制 ICEO。西南地区...
共射放大电路是 NPN 型小功率管的经典应用,发射极接地,输入信号加在 BE 间,输出信号从 CE 间取出。电路中,RB(基极偏置电阻)控制 IB,确定静态工作点;RC(集电极负载电阻)将 IC 变化转化为 VCE 变化,实现电压放大。该电路的优势是电压放大倍数高(Av=-βRC/ri,ri 为输入电阻)、电流放大倍数大,缺点是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例如在音频前置放大电路中,用 9014 管组成共射电路,将麦克风输出的 mV 级信号放大至 V 级,为后级功率放大提供信号源。变压器耦合可阻抗匹配,适合高频功率放大,却体积大、成本高。定制需求批量采购NPN型晶体三极管机构...
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以集电极接地,输入信号加在 BC 间,输出信号从 BE 间取出。NPN 型小功率管在该电路中工作在放大区, 重要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1(Av
NPN 型小功率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是以基极电流(IB)为参变量,描述集电极电流(IC)与集电极 - 发射极电压(VCE)之间关系的一族曲线。输出特性曲线通常分为三个区域: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截止区是指 IB=0 时的区域,此时 IC 很小,近似为零,三极管相当于开路,一般当 VBE 小于死区电压时,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放大区的特点是 IC 基本不随 VCE 的变化而变化,与 IB 成正比,即 IC=βIB,此时三极管具有稳定的电流放大能力,是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主要工作区域,在该区域内,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饱和区是指当 VCE 较小时,IC 不再随 IB 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NPN 型小功率晶体三极管在开关电路中主要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实现电路的导通与关断。当基极没有输入信号或输入信号较小时,基极电流 IB=0(或很小),此时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集电极电流 IC≈0,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近似等于电源电压,三极管相当于一个断开的开关,电路处于截止状态;当基极输入足够大的信号时,基极电流 IB 增大,使得集电极电流 IC 达到饱和值 ICS,此时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饱和压降 VCE (sat) 很小(通常为 0.1-0.3V),三极管相当于一个闭合的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三极管开关电路具有开关速度快、无机械磨损、寿命长等优...
共集放大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在该电路中,集电极作为公共电极,输入信号加在基极和集电极之间,输出信号从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取出。NPN 型小功率三极管在共集放大电路中同样工作在放大区,其 重要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 1 且近似等于 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即输出电压跟随输入电压变化,因此也被称为电压跟随器。虽然共集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能力较弱,但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的优点,输入电阻高可以减小信号源的负载效应,输出电阻低则可以提高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能够驱动阻抗较低的负载。基于这些特点,共集放大电路常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输出级或中间隔离级,例如在测量仪器的输入电路中,采用共集放大电路...
共射放大电路是 NPN 型小功率管的经典应用,发射极接地,输入信号加在 BE 间,输出信号从 CE 间取出。电路中,RB(基极偏置电阻)控制 IB,确定静态工作点;RC(集电极负载电阻)将 IC 变化转化为 VCE 变化,实现电压放大。该电路的优势是电压放大倍数高(Av=-βRC/ri,ri 为输入电阻)、电流放大倍数大,缺点是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例如在音频前置放大电路中,用 9014 管组成共射电路,将麦克风输出的 mV 级信号放大至 V 级,为后级功率放大提供信号源。电源端并 0.1μF 陶瓷电容和 10μF 电解电容,可抑制电源噪声。华东地区低噪声NPN型晶体...
集电极最大允许功耗 PCM 是指 NPN 型小功率晶体三极管在工作过程中,集电结所能承受的最大功耗,它是由三极管的结温上限决定的。三极管工作时,集电结会产生功率损耗,这些损耗会转化为热量,导致结温升高,当结温超过上限值时,三极管会因过热而损坏。PCM 的计算公式为 PCM = IC × VCE,即集电极电流与集电极 - 发射极电压的乘积。小功率 NPN 型三极管的 PCM 通常较小,一般在几十毫瓦到几百毫瓦之间,例如 9012 三极管的 PCM 约为 625mW,8050 三极管的 PCM 约为 1W。在电路设计中,必须确保三极管的实际功耗 PC = IC × VCE 小于 PCM,为了降低三...
NPN 型小功率三极管存在三个极间电容:发射结电容 Cbe、集电结电容 Cbc 和集电极 - 发射极电容 Cce,这些电容会影响三极管的高频性能。Cbe 主要由发射结的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组成,通常在几十到几百 pF;Cbc 数值较小(几到几十 pF),但因跨接在输入与输出端,会形成密勒效应,大幅降低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Cce 一般在几 pF,对高频影响相对较小。例如在 10MHz 以上的高频电路中,若三极管 Cbc=10pF,密勒效应会使等效输入电容增至数百 pF,导致信号严重衰减,因此高频应用需选择 Cbc 小的型号,如 S9018(Cbc≈2pF)。电流源电路用共基电路,低输入阻抗减负载影...
ICEO 是基极开路时集电极 - 发射极反向电流,ICEO≈(1+β) ICBO,因 β 和 ICBO 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ICEO 的温度敏感性极强,会导致电路静态电流增大,功耗上升。抑制 ICEO 的方法:一是选择 ICBO 小的硅管,硅管 ICBO 远小于锗管;二是在基极与地之间接泄放电阻 RB,使 IB=ICEO/(1+β),减小 ICEO 对 IC 的影响;三是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通过 RE 的负反馈稳定 IC。例如在高精度电流源电路中,基极接 100kΩ 泄放电阻,当 ICEO=10μA(β=100)时,IB=0.1μA,对 IC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确保电流源输出稳定。静态工作点需...
多级放大电路中,NPN 型小功率三极管的级间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阻容耦合通过电容传递交流信号,隔断直流,适合低频信号(如音频),但电容体积大,不适合集成;直接耦合无耦合电容,适合低频和直流信号,便于集成,但存在零点漂移,需加温度补偿;变压器耦合通过变压器传递信号,可实现阻抗匹配,适合高频功率放大(如射频电路),但体积大、成本高。例如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前级用阻容耦合(电容 10μF),后级用变压器耦合,匹配扬声器阻抗(4Ω),提升输出功率。低频管如 9014,fT 约 150MHz;高频管如 S9018,fT 可达 1GHz 以上。全国小信号NPN型晶体三极管机构认证选型需...
ICEO 是基极开路时集电极 - 发射极反向电流,ICEO≈(1+β) ICBO,因 β 和 ICBO 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ICEO 的温度敏感性极强,会导致电路静态电流增大,功耗上升。抑制 ICEO 的方法:一是选择 ICBO 小的硅管,硅管 ICBO 远小于锗管;二是在基极与地之间接泄放电阻 RB,使 IB=ICEO/(1+β),减小 ICEO 对 IC 的影响;三是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通过 RE 的负反馈稳定 IC。例如在高精度电流源电路中,基极接 100kΩ 泄放电阻,当 ICEO=10μA(β=100)时,IB=0.1μA,对 IC 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确保电流源输出稳定。贴片封装 S...
共基放大电路以基极接地,输入信号加在 EB 间,输出信号从 CB 间取出。NPN 型小功率管在该电路中工作在放大区,优势是频率响应好(上限截止频率高),因基极接地减少了极间电容的影响,适合高频信号放大;缺点是电流放大倍数 < 1(Ai≈α
NPN 型小功率晶体三极管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 关键是 “三层两结” 结构:自上而下(或自左至右)依次为 N 型发射区、P 型基区、N 型集电区,相邻区域形成发射结和集电结。发射区采用高掺杂工艺,提升自由电子浓度,便于载流子发射;基区掺杂浓度低且厚度极薄(几微米),减少载流子在基区的复合损耗;集电区面积远大于发射区,增强载流子收集能力。三个区域分别引出电极:发射极(E)、基极(B)、集电极(C),常见 TO-92(塑封直插)、SOT-23(贴片)等封装,封装不仅保护内部结构,还通过引脚实现电路连接,适配不同安装场景。RC 振荡电路起振需 AF≥1,A 为放大倍数,F 为反馈系数。线上渠道特殊封...
利用 NPN 型小功率三极管可制作简易测试电路,如电池电量检测器:三极管基极通过电阻接电池正极,发射极接 LED,集电极接地,当电池电压高于阈值(VB=VBE+VLED≈0.7+2=2.7V)时,IB>0,三极管导通,LED 点亮;当电压低于 2.7V 时,IB=0,LED 熄灭。例如检测 1.5V 干电池,基极电阻 RB=(1.5-0.7)/10μA=80kΩ,当电池电压≥0.7V 时,LED 点亮,直观判断电池是否有电。此外,还可制作 continuity 测试仪,通过三极管放大电流,使蜂鸣器发声,检测电路通断。开关特性实验用脉冲信号控通断,测量开关时间。西南地区通用型NPN型晶体三极管机...
PN 型小功率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直接影响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该曲线以集电极 - 发射极电压 VCE 为固定参量(通常需满足 VCE≥1V,消除 VCE 对曲线的影响),描述基极电流 IB 与基极 - 发射极电压 VBE 之间的关系,其形态与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高度相似,存在明显的 “死区” 与 “导通区” 划分。对于硅材料三极管,当 VBE<0.5V 时,发射结未充分导通,IB 近似为 0,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此为死区;当 VBE 突破 0.5V 死区电压后,IB 随 VBE 的增大呈指数级快速上升,且在正常工作范围内,VBE 会稳定在 0.6-0.7V 的狭窄区间,这一特性成为电路设计...
NPN 型小功率晶体三极管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其 重要结构由三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分别为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发射区采用高掺杂的 N 型半导体,目的是提高载流子(自由电子)的浓度,便于后续载流子的发射;基区为 P 型半导体,其掺杂浓度低,而且物理厚度极薄,通常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这种设计能让发射区注入的载流子快速穿过基区,减少在基区的复合损耗;集电区同样是 N 型半导体,面积比发射区大得多,主要作用是高效收集从基区过来的载流子。三个区域分别引出三个电极,对应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电极的引出方式和位置会根据三极管的封装形式有所差异,常见的封装有 TO-92、SOT-23...
常见故障有:一是三极管烧毁,多因 IC 超过 ICM、PC 超过 PCM 或 VCE 超过 V (BR) CEO,排查时用万用表测 CE 间电阻,若为 0Ω(短路)或无穷大(开路),说明烧毁,需更换参数匹配的三极管;二是放大能力下降,表现为输出信号幅度减小,测 β 值若明显低于标称值,需更换三极管;三是开关失控,导通时 CE 压降过大(未饱和),需增大 IB(减小 RB),截止时 IC 过大(漏电),需更换质量合格的三极管;四是温度漂移,IC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需增加温度补偿电路(如在 RB 旁并联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射极输出器输出电阻低,需与低阻抗负载匹配,才能稳定输出。线上渠道抗辐射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