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山路多、路况复杂,某车企专为该区域研发 150kW 山地物流车燃料电池系统,重点优化风冷系统的防震动性能。系统散热模块采用弹性减震支架,风扇与散热片连接处加装硅胶缓冲垫,可承受颠簸路面的高频震...
北方冬季气温低至 - 30℃,传统燃料电池电站存在启动困难、性能衰减的问题,需进行低温适应性改造。改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池堆预热系统,采用电加热与余热回收结合的方式,在启动前将电池堆温度预热至 ...
某大型交通枢纽(含机场、高铁站、公交站)建设综合能源站,其中燃料电池电站容量为 5MW,集成供电、加氢、充电功能。电站为交通枢纽的航站楼、高铁站房提供基础电力,同时为枢纽内的 20 辆氢能大巴、50 ...
依托《广东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 年)》的政策红利,广东省近两年推动建设 12 座兆瓦级燃料电池电站,形成 “珠三角关键区 + 沿海产业带” 的电站布局。政策明确对 10MW 及以上电...
燃料电池电站的氢源供应有四种主要方案,各有优劣:一是工业副产氢,优势是成本低(25-35 元 /kg)、供应稳定,适合靠近化工、钢铁厂的电站,劣势是氢源位置固定,受地域限制;二是电解水制氢(绿氢),优...
未来五年(2025-2030 年),燃料电池电站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规模化,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兆瓦级电站将从试点走向普及,预计 2030 年全国装机容量达 5000MW;二是多元化,应用场景...
燃料电池电站的氢源供应有四种主要方案,各有优劣:一是工业副产氢,优势是成本低(25-35 元 /kg)、供应稳定,适合靠近化工、钢铁厂的电站,劣势是氢源位置固定,受地域限制;二是电解水制氢(绿氢),优...
华北某钢铁厂部署 1.5MW 燃料电池系统,采用水冷余热回收设计,为厂内辅助设备供电。系统利用钢铁厂副产氢作为能源,水冷系统回收的余热用于加热炼钢用水,减少燃煤锅炉能耗,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达 90%。针...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某 5MW 燃料电池电站,创新采用 “电 + 热 + 冷” 三联供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为园区内商业综合体、写字楼提供多元化能源支持。电站通过燃料电池发电后,回收的余热经溴化锂机组转化...
医院燃料电池电站的应急供电保障系统需重点考虑可靠性与安全性,某三甲医院的系统设计具有代表性。系统采用 “双机热备” 架构,配备 2 台 1MW 燃料电池发电机组,平时一台运行、一台待机,运行机组故障时...
依托 “跨国合作框架” 倡议,我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参与建设多座燃料电池电站,助力当地能源转型。位于泰国罗勇府的 5MW 燃料电池电站,由中泰企业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 8000 万元,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
燃料电池电堆的组装工艺对其性能和一致性影响明显,关键工艺包括单电池堆叠、密封、压紧及电性能测试等环节。单电池堆叠时需保证膜电极、双极板的准确对齐,偏差控制在 0.1mm 以内,否则会导致气体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