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处理是如何进行的?热处理主要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者内部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方法。这种热处理可分为氮化处理等,那么大家对于氮化处理了解多少呢?这种氮化处理是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它是利用氨气在加热时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钢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同时向心部扩散。这种氮化通常是氮化炉来进行,适用于各种高速传动精密齿轮、机床主轴(如镗杆、磨床主轴),高速柴油机曲轴、阀门等。氮化工件工艺路线: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由于氮化层薄,...
氮化处理的颜色。将被处理零件置于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内排除空气工作。排除炉内的主要功用是防止氨气分解时与空气接触而发生性气体,及防止被处理物及支架的表面氧化。其所使用的气体即有氨气及氮气二种。排除炉内空气的要领如下:①被处理零件装妥后将炉盖封好,开始通无水氨气,其流量尽量可能多。②将加热炉之自动温度控制设定在150℃并开始加热(注意炉温不能高于150℃)。③炉中之空气排除至10%以下,或排出之气体含90%以上之NH3时,再将炉温升高至渗氮温度。液体软氮化适用于耐磨及耐疲劳等汽车零件,缝衣机、照相机等如气缸套处理。肇庆金属氮化处理价格咨询42CrMo钢为实...
氮化是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它是利用氨气在加热时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钢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同时向心部扩散。氮化通常利用专门设备或井式渗碳炉来进行。适用于各种高速传动精密齿轮、机床主轴(如镗杆、磨床主轴),高速柴油机曲轴、阀门等。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由于氮化层薄,并且较脆,因此要求有较高弓虽度的心部组织,所以要先进行调质热处理,获得回火索氏体,提高心部机械性能和氮化层质量。渗氮与渗碳相比,渗氮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深圳表面氮化处理技术要求离子氮化炉您知道主要被应用在哪些方面吗...
为此,通过系统的试验,综合比较和分析了氮化处理前的淬火、淬火+一次回火、淬火+两次回火及淬火+三次回火四种不同热处理状态对H13模具钢氮化后的表面渗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1)淬火态H13钢氮化后,表面没有出现常规的白亮层和扩散层,表层到芯部的硬度均在HV980左右。三种调质态H13钢氮化后,氮化层的厚度都约为0.24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依次为:6、10、11μm。表面硬度均约为HV950。化合物层由ε相(Fe2N)、γ′相和Fe3O4构成,扩散层由α2Fe、ε相(Fe3N)、CrN和γ′相构成,但各相含量有一定差别。(2)H13钢的淬火+二次回火或淬火+...
碳和氮同时在钢中扩散的特点:同时在钢中渗入碳和氮,如前所述,至少已是三元状态图的问题,故应以Fe-N-C三元状态图为依据。但目前还很不完善,还不能完全根据三元状态图来进行讨论。在这里重要讲述一些C、N二元共渗的一些特点。 点:共渗温度不同,共渗层中碳氮含量不同。氮含量随着共渗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而碳含量则起先增加,至一定温度后反而降低。渗剂增碳能力不同,达到较大碳含量的温度也不同。第二点:碳、氮共渗时碳氮元素相互对钢中溶解度及扩散深度有影响。由于N使y相区扩大,且Ac3点下降,因而能使钢在更低的温度增碳。氮渗入浓度过高,在表面形成碳氮化合物相,因而氮又障碍着碳的扩散。碳降低氮在、相中的扩散系数,...
氮化处理是指一种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氮化处理的制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耐蚀性和耐高温性,其中铝是强的氮化物元素,一般而言,如果钢料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氮化物生成元素,氮化后的效果比较良好,氮化处理能增加钢件的耐磨性、表面硬度、疲劳极限和抗蚀能力。具有增加钢件的耐磨性、表面硬度、疲劳极限和抗蚀能力。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部分零件也需要用汽油清洗比较好,但在渗氮前之还有就是加工方法若采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此时宜采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方法一在...
模具进行氮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抗侵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由于渗氮温度较低,一样在500-650℃范围内进行,渗氮时模具芯部没有发生相变,因此模具渗氮后变形较小。一样热作模具钢(凡回火温度在550-650℃的合金工具钢)都能够在淬火、回火后在低于回火温度的温度区内进行渗氮;一样碳钢和低合金钢在制作塑料模时也可在调质后的回火温度下渗氮;一些特殊要求的冷作模具钢也可在氮化后再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置。实践证明,经氮化处置后的模具利用寿命显著提高,因此模具氮化处置已经在生产中取得普遍应用。可是,由于工艺不正确或操作不妥,往往造成模具渗氮硬度低、深度浅、硬度不均匀、表面有氧...
模具在进行氮化处理时渗氮层硬度偏低模具渗氮表层硬度偏低将会降低模具的耐磨性能,减少渗氮模具的利用寿命。模具渗氮层硬度偏低的缘故,渗氛模具表层含氛量低。这是由于渗氛时炉温偏高或在渗氛时期的氨分解率太高,即炉内氮气氛太低。模具预先热处理后基体硬度太低。渗氯炉密封不良、漏气或初用新的渗氯罐。预防方法:适当降低渗氮温度,对控温仪表要常常校正,维持适当的渗氮温度。模具装炉后应缓慢加热,在渗氧时期应适当降低氨分解率。渗氮炉要密封,对漏气的马弗罐应及时改换。新渗氧罐要进行预渗氮,使炉内氨分解率达到平稳。对因渗氮层含氮量较低的模具可进行一次补充渗氛,其渗氛工艺为:渗氮温度520℃,渗氮时刻8~10h,氨...
为此,通过系统的试验,综合比较和分析了氮化处理前的淬火、淬火+一次回火、淬火+两次回火及淬火+三次回火四种不同热处理状态对H13模具钢氮化后的表面渗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1)淬火态H13钢氮化后,表面没有出现常规的白亮层和扩散层,表层到芯部的硬度均在HV980左右。三种调质态H13钢氮化后,氮化层的厚度都约为0.24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依次为:6、10、11μm。表面硬度均约为HV950。化合物层由ε相(Fe2N)、γ′相和Fe3O4构成,扩散层由α2Fe、ε相(Fe3N)、CrN和γ′相构成,但各相含量有一定差别。(2)H13钢的淬火+二次回火或淬火+...
模具进行氮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抗侵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由于渗氮温度较低,一样在500-650℃范围内进行,渗氮时模具芯部没有发生相变,因此模具渗氮后变形较小。一样热作模具钢(凡回火温度在550-650℃的合金工具钢)都能够在淬火、回火后在低于回火温度的温度区内进行渗氮;一样碳钢和低合金钢在制作塑料模时也可在调质后的回火温度下渗氮;一些特殊要求的冷作模具钢也可在氮化后再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置。实践证明,经氮化处置后的模具利用寿命显著提高,因此模具氮化处置已经在生产中取得普遍应用。可是,由于工艺不正确或操作不妥,往往造成模具渗氮硬度低、深度浅、硬度不均匀、表面有氧...
为此,通过系统的试验,综合比较和分析了氮化处理前的淬火、淬火+一次回火、淬火+两次回火及淬火+三次回火四种不同热处理状态对H13模具钢氮化后的表面渗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1)淬火态H13钢氮化后,表面没有出现常规的白亮层和扩散层,表层到芯部的硬度均在HV980左右。三种调质态H13钢氮化后,氮化层的厚度都约为0.24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依次为:6、10、11μm。表面硬度均约为HV950。化合物层由ε相(Fe2N)、γ′相和Fe3O4构成,扩散层由α2Fe、ε相(Fe3N)、CrN和γ′相构成,但各相含量有一定差别。(2)H13钢的淬火+二次回火或淬火+...
白亮层的控制有两方面:白亮层厚度,厚度取决于零件的服役条件,也受钢牌号和相结构的限制,常见的要求是525μm范围内选择。白亮层的相结构与脆性直接关联,获得性能较好的白亮层应当以单相ε或单相γ组织为上等,而不是现在大都是那种εγ双相组织。氮化技术的关键在于控制白亮层厚度和相结构,控制氮化处理工艺技术的基本概念为(1)临界氮势(2)氮势门槛值。氮化白亮层的控制关键为:白亮层厚度、相结构及表面状态。氮化处理白亮层与脉状组织,哪一种更重要?如何获得?白亮层与脉状组织对机械性能有何影响?脉状组织是在氮化过程中扩散而形成的组织结构。根据技术标准规定:脉状组织1~3级为合格组织,如果出现半网络及网络状...
氮化处理中,一般合金钢氮化后,疲劳极限可提高25%~35%;有缺口的试样,可提高2~3倍,较高的抗咬合性能一些承受高速相对滑动的零件很容易发生卡死或擦伤,而氮化零件在短时间缺乏润滑或过热的条件下,仍能保持高硬度,具有较高的抗咬合性能。较高的抗蚀性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化学稳定性较高的氮化物层,凸显地提高了抗腐蚀性能,并能抵抗大气、自来水、水蒸气、苯、油污、弱碱性溶液的腐蚀,保持了良好的抗蚀性。变形小且具有规律性因为氮化温度低,一般为480~580℃,升降温速度又很慢,零件心部也无组织转变,仍保持调质状态的组织,所以氮化后的零件变形很小,而且变形的规律可以掌握和控制。离子渗氮炉操作要点:...
氮化处理技术: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澈底清洗干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但在渗氮前之还有就是加工方法若采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此时宜采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第一种方法在渗氮前首先以气体去油。然后使用氧化铝粉将表面作abrassivecleaning。第二种方法即将表面加以磷酸皮膜处理(phosphatecoating)。渗氮炉的排除空气,将被处理零件置于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内排除空气工作...
你必须知道的氮化处理的五大优点:首先,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对38CrMoAlA等氮化钢制零件,氮化后的表层硬度可以提高到HV1000~1200,相当于HRC70左右。这显然是一般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达不到的。尤其宝贵的是,这种高硬度可在500℃左右长期保持不下降。由于硬度高,耐磨性也很好,能抗各种类型的磨损。较高的疲劳强度。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的各种氮化物相的比容比铁大,因此氮化后表面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压应力。表层残作压应力的存在,能部分地抵消在疲劳载荷下产生的拉就力,延缓疲劳破坏过程,使疲劳强度显著提高。同时氮化还使工件的缺口敏感性降低。一般合金钢氮化后,疲劳极限可提高25%~35%;有缺口的试样...
离子渗氮法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由于离子氮化法不是依靠化学反应作用,而是利用离子化了的含氮气体进行氮化处理,所以工作环境十分清洁而无需防止公害的特别设备。因而,离子氮化法也被称作二十一世纪的“绿色”氮化法。②由于离子氮化法利用了离子化了的气体的溅射作用,因而与以往的氮化处理相比,可 的缩短处理时间(离子渗氮的时间 为普通气体渗氮时间的1/3~1/5)。③由于离子氮化法利用辉光放电直接对工件进行加热,也无需特别的加热和保温设备,且可以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与间接加热方式相比加热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达到节能效果(能源消耗 为气体渗氮的40~70%)。④由于离子氮化是在真空中进行,因而可获得无氧化的加工...
氮化处理是表面热处理的一种。表面渗氮,使表面有一定的硬度。氮化处理又称为扩散渗氮。氮化处理优点介绍: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对38CrMoAlA等氮化钢制零件,氮化后的表层硬度可以提高到HV1000-1200,相当于HRC70左右。这显然是一般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达不到的。尤其宝贵的是,这种高硬度可在500℃左右长期保持不下降。由于硬度高,耐磨性也很好,能抗各种类型的磨损。较高的疲劳强度。氮化后,零件表面形成的各种氮化物相的比容比铁大,因此氮化后表面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压应力。表层残作压应力的存在,能部分地抵消在疲劳载荷下产生的拉就力,延缓疲劳破坏过程,使疲劳强度显著提高。 离子渗氮炉操作要点...
氮化处理常见问题汇总一:气体氮化与离子氮化,对性能的影响?哪种更好?答:气体氮化可以获得较深渗层及高硬度的氮化物。并且适用各种形状的氮化零件;特别重载荷零部件,离子氮化针对轻载荷高转速零部件。气体氮化白亮层断续好还是连续好?对性能有何影响?答:当机械零件表面具有完整而致密的、连续的氮化白亮层覆盖时,具有较强的抗大气和水腐蚀性能,以及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高的抗固着磨损特性,可以形成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且增强了零部件的疲劳强度;断续的性能则要差。衡创表面热处理的氮化处理技术如何?汕尾不锈钢氮化处理供应商 “肿胀”的防治办法前以述及,“肿胀”是氮化过程中一种必然的现象,因此要彻底杜绝“肿胀...
模具在进行氮化处理时渗氮层硬度偏低模具渗氮表层硬度偏低将会降低模具的耐磨性能,减少渗氮模具的利用寿命。模具渗氮层硬度偏低的缘故,渗氛模具表层含氛量低。这是由于渗氛时炉温偏高或在渗氛时期的氨分解率太高,即炉内氮气氛太低。模具预先热处理后基体硬度太低。渗氯炉密封不良、漏气或初用新的渗氯罐。预防方法:适当降低渗氮温度,对控温仪表要常常校正,维持适当的渗氮温度。模具装炉后应缓慢加热,在渗氧时期应适当降低氨分解率。渗氮炉要密封,对漏气的马弗罐应及时改换。新渗氧罐要进行预渗氮,使炉内氨分解率达到平稳。对因渗氮层含氮量较低的模具可进行一次补充渗氛,其渗氛工艺为:渗氮温度520℃,渗氮时刻8~10h,氨...
氮化处理中离子氮化将一工件放置于氮化炉内,预先将炉内抽成真空达10-2~10-3Torr(㎜Hg)后导入N2气体或N2+H2之混合气体,调整炉内达1~10Torr,将炉体接上阳极,工件接上阴极,两极间通以数百伏之直流电压,此时炉内之N2气体则发生光辉放电成正离子,向工作表面移动,在瞬间阴极电压急剧下降,使正离子以高速冲向阴极表面,将动能转变为气能,使得工件表面温度得以上升,因氮离子的冲击后将工件表面打出Fe.C.O.等元素飞溅出来与氮离子结合成FeN,由此氮化铁逐渐被吸附在工件上而产生氮化作用,离子氮化在基本上是采用氮气。氮化处理的方法都有什么?惠州氮化处理哪家好但在渗氮前之 加工方法若采用抛...
氮化处理技术:调质后的零件,在渗氮处理前须澈底清洗干净,兹将包括清洗的渗氮工作程序分述如下:渗氮前的零件表面清洗大部分零件,可以使用气体去油法去油后立刻渗氮。但在渗氮前之还有就是加工方法若采用抛光、研磨、磨光等,即可能产生阻碍渗氮的表面层,致使渗氮后,氮化层不均匀或发生弯曲等缺陷。此时宜采用下列二种方法之一去除表面层。第一种方法在渗氮前首先以气体去油。然后使用氧化铝粉将表面作abrassivecleaning。第二种方法即将表面加以磷酸皮膜处理(phosphatecoating)。渗氮炉的排除空气,将被处理零件置于渗氮炉中,并将炉盖密封后即可加热,但加热至150℃以前须作炉内排除空气工作...
氮化处理常见问题汇总。气体氮化与离子氮化,对性能的影响?哪种更好?气体氮化可以获得较深渗层及高硬度的氮化物。并且适用各种形状的氮化零件;特别重载荷零部件,离子氮化针对轻载荷高转速零部件。气体氮化白亮层断续好还是连续好?对性能有何影响?当机械零件表面具有完整而致密的、连续的氮化白亮层覆盖时,具有较强的抗大气和水腐蚀性能,以及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高的抗固着磨损特性,可以形成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且增强了零部件的疲劳强度;断续的性能则要差。离子渗氮炉操作要点:向炉内通少量氨气或氨分解气,冲洗炉体几分钟。广州金属氮化处理设备制造碳和氮同时在钢中扩散的特点:同时在钢中渗入碳和氮,如前所述,至少已是三...
模具进行氮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抗侵蚀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由于渗氮温度较低,一样在500-650℃范围内进行,渗氮时模具芯部没有发生相变,因此模具渗氮后变形较小。一样热作模具钢(凡回火温度在550-650℃的合金工具钢)都能够在淬火、回火后在低于回火温度的温度区内进行渗氮;一样碳钢和低合金钢在制作塑料模时也可在调质后的回火温度下渗氮;一些特殊要求的冷作模具钢也可在氮化后再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置。实践证明,经氮化处置后的模具利用寿命显著提高,因此模具氮化处置已经在生产中取得普遍应用。可是,由于工艺不正确或操作不妥,往往造成模具渗氮硬度低、深度浅、硬度不均匀、表面有氧...
离子渗氮工艺质量检验:1.渗氮层厚度渗氮层包括化合层和扩散层,渗氮层厚度和时间呈抛物线关系。常用金相法和硬度法测量渗氮层厚度。﹝1﹞金相法将金相试样磨制,经过试剂﹝化合层用2-4%硝酸酒精溶液,扩散层用5%苦味酸酒精溶液﹞腐蚀后,用金相显微镜放大100-200倍测量,从表面测至与基体有明显界限为止,其长度即为渗氮层厚度。﹝2﹞硬度法用100g负荷的维氏硬度计从表面至心部垂直打硬度,打到高于基体硬度30-50Hv处,从表面至此处的距离做为渗氮层厚度。2.渗氮层硬度渗氮层的表面硬度用5-10Kg负荷的维氏硬度计测量,渗层厚度≤0.2mm时,负荷不应超过5Kg。化合层的表面硬度用50-200g负荷的...
氮化处理就是常说的渗氮处理。其是将氮原子渗入钢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过程。原理:利用氨在一定温度(500~600℃)下分解的活性氮原子向钢的表面扩散,形成铁氮合金,从而改变钢件表面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渗氮可以获得很高的I表面硬度,耐磨性能及疲劳强度,并具有耐腐蚀性;而且由于渗氮处理温度比渗碳温度低,且不需要额外热处理,所以渗氮后的变形很小,这点非常重要。渗氮与渗碳相比,渗氮的优点如下: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有更高的疲劳强度;更高的耐腐蚀性;工件变形小;较高的抗咬合性。钢件在氮化前应做的准备工作:清理氮化箱及氨气管道,并检查是否漏气分析氨液中的含水量(含水量不可>)否则影响氮化质量。...
离子渗氮又称辉光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进行的。离子渗氮是在充以含氮气体的低真空炉体内把金属工件作为阴极炉体为阳极,通电后介质中的氮氢原子在高压直流电场下被电离,在阴阳极之间形成等离子区。在等离子区强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的正离子以离子渗氮又称辉光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进行的。离子渗氮是在充以含氮气体的低真空炉体内把金属工件作为阴极炉体为阳极,通电后介质中的氮氢原子在高压直流电场下被电离,在阴阳极之间形成等离子区。在等离子区强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的正离子以高速向工件表面轰击。离子的高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工件表面至所需温度。由于离子的轰击,工件表面产生原子溅射,因而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吸附和扩散作用,...
氮化处理的铁锅对人体有害吗?氮化铁锅一般是指熟铁锅,是活性氮原子在高温时,与铁发生化学反应,在锅的表面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合物,氮化铁锅主要解决的是铁锅生锈的问题,能增加铁锅的耐用性和硬度,一般对人体没有伤害。铁锅在经过氮化处理以后,会在铁锅表面形成一层质地坚硬的保护层,使其不易氧化生锈。铁离子或其它的重金属的释放就会减少,所以对人体基本没有伤害。如果使用时间过长,导致保护膜被破坏,有可能出现少量的重金属释放,但释放的量微乎其微,对人体也基本无害。如果是生铁锅,没有经过氮化处理,长年累月使用就很难避免生锈等问题,容易发生铁离子以及其它重金属的释放量超标的情况。衡创表面热处理他们家氮化处理技术如...
为此,通过系统的试验,综合比较和分析了氮化处理前的淬火、淬火+一次回火、淬火+两次回火及淬火+三次回火四种不同热处理状态对H13模具钢氮化后的表面渗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1)淬火态H13钢氮化后,表面没有出现常规的白亮层和扩散层,表层到芯部的硬度均在HV980左右。三种调质态H13钢氮化后,氮化层的厚度都约为0.24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依次为:6、10、11μm。表面硬度均约为HV950。化合物层由ε相(Fe2N)、γ′相和Fe3O4构成,扩散层由α2Fe、ε相(Fe3N)、CrN和γ′相构成,但各相含量有一定差别。(2)H13钢的淬火+二次回火或淬火+...
离子渗氮又称辉光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进行的。离子渗氮是在充以含氮气体的低真空炉体内把金属工件作为阴极炉体为阳极,通电后介质中的氮氢原子在高压直流电场下被电离,在阴阳极之间形成等离子区。在等离子区强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的正离子以离子渗氮又称辉光渗氮,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进行的。离子渗氮是在充以含氮气体的低真空炉体内把金属工件作为阴极炉体为阳极,通电后介质中的氮氢原子在高压直流电场下被电离,在阴阳极之间形成等离子区。在等离子区强电场作用下,氮和氢的正离子以高速向工件表面轰击。离子的高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工件表面至所需温度。由于离子的轰击,工件表面产生原子溅射,因而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吸附和扩散作用,...
为此,通过系统的试验,综合比较和分析了氮化处理前的淬火、淬火+一次回火、淬火+两次回火及淬火+三次回火四种不同热处理状态对H13模具钢氮化后的表面渗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1)淬火态H13钢氮化后,表面没有出现常规的白亮层和扩散层,表层到芯部的硬度均在HV980左右。三种调质态H13钢氮化后,氮化层的厚度都约为0.24mm,其中化合物层厚度依次为:6、10、11μm。表面硬度均约为HV950。化合物层由ε相(Fe2N)、γ′相和Fe3O4构成,扩散层由α2Fe、ε相(Fe3N)、CrN和γ′相构成,但各相含量有一定差别。(2)H13钢的淬火+二次回火或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