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醇丁醚分子结构中含有醚键和羟基,前者具有亲油性,能够与疏水性化合物互溶,后者具有亲水性,可以与亲水性化合物互溶,因而具有“全能溶剂”之称。丙二醇丁醚是丙二醇醚系列的重要产品之一,是一种优良的溶剂,普遍用于涂料,颜料,油墨,高效清洗剂,印刷,皮革以及电子化学品等行业。与乙二醇醚相比较,丙二醇醚的毒性较大降低,因此丙二醇醚可以有效地替代乙二醇醚,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所接受。环氧丙烷法是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的合成丙二醇丁醚的方法,另外还有Willamson法和缩乙醛法等方法,后者由于存在各种问题所以应用于实际产业化的较少。目前国内外主要从反应器和催化剂这两大方面对环氧丙烷法合成丙二醇丁醚进行研究。丙二醇甲醚建议当地的系统和/或通常的蒸气浓度保持雇员暴露在空气极限之下。二乙二醇甲醚
异丙醚的消防措施:1、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裂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裂。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裂性的过氧化物。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裂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2、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4、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二乙二醇甲醚一般醚以与氧相连的烃基加醚字命名。
醚的普通命名法是于烃基后加上"醚"字,习惯上对称醚的"二"字可省略。醚的两个不同基团排列顺序通常是:先小基团后大基团。芳香醚的命名习惯则为:苯基或芳烃基在前。英文命名则按字母顺序。冠醚的命名为x-冠-y,x表示环总原子数,y表示环中氧原子数。醚分子不能互相形成氢键,因此它们具有和醇类相比较低的沸点。醚具有微弱的极性,这是由于醚官能团中碳氧碳的键角约110度,而碳氧之间的极性差异没有抵消(不同于二硫化碳之类的线型分子)。醚类极性不如醇、酯与酰胺类化合物,但是强于烯烃的极性。醚氧原子的孤电子对使它有可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环状醚类比如四氢呋喃和1,4-二恶烷能与水混溶,这是因为这类醚分子的氧原子比起烷基醚(链状醚)来说更暴露于分子之外,所以极性比起后者更大。
乙二醇已醚的物质理化常数:中文名称:乙二醇已醚。别名:2-乙氧基乙醇;乙基溶纤剂。分子式:C4H10O2;CH3CH2OCH2CH2OH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几乎无气味分子量:90.12蒸汽压0.51kPa/20℃闪点:43℃。熔点:-70℃沸点:135.1℃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D4)0.925-0.935。相对密度(水=1)0.94;相对密度(空气=1)3.1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作溶剂,以及皮革着色剂、乳化剂、稳定剂、涂料稀释剂、脱漆剂等。醚的结构通式为:R-O-R(R')、Ar-O-R或Ar-O-Ar(Ar')(R=烃基,Ar=芳烃基)。
异丙醚是动物、植物及矿物性油脂的良好溶剂,可用于从烟中抽提尼古丁;也是石蜡及树脂的良好溶剂,工业上常将二异丙醚和其他溶剂混合应用于石蜡基油品的脱蜡工艺。作为溶剂也应用于制药、涂料及油漆清洗等方面,二异丙醚具有高辛烷值及抗冻性能,可用为汽油掺合剂。本品易形成过氧化物,在振摇时产生爆裂,常加入对苄基氨基苯酚作稳定剂。二异丙醚的麻醉作用较已醚轻,但麻醉的持续时间长。用作溶剂,用于乙酸或丁酸的稀溶液的浓缩回收,在湿法腈纶工艺中用作硫氰酸钠的萃取溶剂;用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溶剂及萃取剂。丙二醇单醚的闪点(开杯)36℃。二乙二醇甲醚
丙二醇单醚的贮存方法:电器设备宜防爆。二乙二醇甲醚
异丙醚的制备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分离法和合成法。1.分离法。分离法生产异丙醚是一种传统方法,在以丙烯和水为原料,采用液体或固体酸做催剂生产异丙醇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含有异丙醚的副产物。该副产物再经过蒸馏、酸洗等工艺加以精制就可以得到异丙醚产品,但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A由于异丙醇副产物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异丙醚的产品和质量都受到限制。B异丙醇副产品中还含有许多别的杂质(叠和油如碳六油等)这就使异丙醚的精制十分困难,想得到质量较高的产品不太容易。C精制过程中存在环保问题。2.合成法。用合成法生产异丙醚方兴未艾,到目前为止主要有醇烯合成法、异丙醇脱水法、丙烯水和法等,但工业化进展较慢,醇烯合成法较大的装置为年产800吨。二乙二醇甲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