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和部件:1.管道材料和连接:(1)管道材料:砖、混凝土,炉渣石膏板,钢板、木板(胶合板或纤维板)、石棉板、硬聚氯乙烯板等,其中常用的材料是钢板.(2)联接管(软管):金属软管,塑料软管,橡胶管,帆布骨等2.管道断面形状:圆形和矩形比较:a相同断面积时,圆形管道的压损小些,材料省些.圆形管道直径较小时比较容易制作,便于保温.但圆形管道系统管件的放样、加工较矩形管道困难,布置时不易于建筑协调,明装时不易布置得美观.b矩形管道不仅有效面积小,而且其四角的涡流是造成压力损失、噪声、振动的原因。当管径较小,管内流速较高时,大都采用圆形管道,例如除尘系统.但有关试验资料表明,输送高温烟气时,矩形管道的强度要比圆形管道高。而且,当管道断面尺寸大时,为了充分利用建筑空间,通常采用矩形管道.集中供气系统支持多样化气体特性的供应,比如惰性气体、易燃气体、腐蚀性气体等。科研实验室集中供气安装
气体管道工程的设计安装中的要求气体管道工程,首先要考虑的是所要设计工程的基本信息要尽量齐全,如仪器的摆放位置,仪器所要用到的气体,仪器所用气体的压力,流量方面的的要求,所用仪器的进气口的配置情况(包括仪器使用内外螺纹连接,或是卡套连接,或软管连接),连接仪器的管线为多大。气体工程中比较重要的是钢瓶间和管路的设计安装,及各个辅助元件的选择和安装。这些都关系到所要测验的物质的报告精度,如果要测验的物质报告要求只是个大概的就可以,那么建议用国内的管阀件就可以。当然相反的情况下,必须选择质量的品牌,因为低质产品对于这一方面还处于刚开发起步的阶段,管子的洁净度和管阀件,减压降压元件在控制精度上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科研实验室集中供气安装集中供气系统,客户可以极大地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成本,为实验室经营创造更大的价值。
(1)氢气、氧气和煤气管道以及引入实验室的各种气体管道支管宜明敷。当管道井、管道技术层内敷设有氢气、氧气和煤气管道时,应有换气1~3次/h的通风措施。(2)按标准单元组合设计的通用实验室,各种气体管道也应按标准单元组合设计。(3)穿过实验室墙体或楼板的气体管道应敷在预埋套管内,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封堵。(4)氢气、氯气管道的末端和比较高点宜设放空管。放空管应高出层顶2m以上,并应设在防雷保护区内。氢气管道上还应设取样口和吹扫口,放空管、取样口和吹扫口的位置应能满足管道内气体吹扫置换的要求。(5)氢气、氧气管道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有接地要求的气体管道其接地和跨接措施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6)管道敷设要求1)输送干燥气体的管道宜水平安装,输送潮湿气体的管道应有不小于0.3%的坡度,坡向冷凝液体收集器。2)氯气管道与其他气体管道可同架敷设,其间距不得小于0.25m,氧气管道应处于除氢气管道外的其他气体管道之上。3)氢气管道与其他可燃气体管道平行敷设时,其间距不应小于0.50m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应小于0.25mo分层敷设时,氢气管道应位于上方。
实验室常用气体有精密分析仪器使用的高纯气体、化学反应实验使用的实验气体(氯气)及辅助实验使用的煤气、压缩空气等,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原子吸收、ICP等精密仪器使用的高纯气体主要有不燃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惰性气体(氦气、氩气)、可燃气体(氢气、乙炔)、助燃气体(氧气)等。实验室用气主要由气体钢瓶提供,个别气体可由气体发生器提供。常用气瓶外部区分及标志氧气瓶(天蓝色黑字)、氢气瓶(深绿色红字)、氧气瓶(黑色黄字)、压缩空气瓶(黑色白字)、乙炔瓶(白色红字)、二氧化碳瓶(铝白黑字)、氧气瓶(灰色绿字)、氯气瓶(棕色)。 集中供气系统内部结构严密、材料先进,可以有效减少气体漏损和污染,保障气体品质。
在工程结构施工完毕以后,系统管道安装的第一步就是管道支架的安装,管道支架的安装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在搭建管道支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执行。管道支架又被称为管道支座、管部等,是管道的制成结构,那么在洁净室管道安装对坡度和支架有什么要求?下面由杭州斯杰的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在洁净室管道安装系统中,水平管道中没有阀门时,且采用重力排放时,管道坡度为0.5%-2%,常规情况下,我们采用0.5%-1%以上坡度。管道坡度实际采用多少,可由用户与供应商来协商。在水平管道上装有阀门时,需保持1.5%-3%的坡度坡向流体方向,以确保全排尽。洁净室管道安装固定支架间距不应大于15m,固定支架宜设置在变径、分支、接口及穿越承重墙、楼板的两侧等处。洁净室中的任何管道安装,在管道拐弯处需增设支架,支架离拐弯处距离不超过300mm。与瓶装气体相比,实验室集中供气具有低噪音、无污染、便捷易操作等优势,节省了管理、储存和运输成本。科研实验室集中供气安装
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可以为多个实验工作台提供气体功能,实现一键启动。科研实验室集中供气安装
一管道系统布置1.管道布置的一般原则:管道布置应从系统总体布局出发,对全车间管线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力求简单,紧凑,缩短管线,减少占地和空间,节省投资,方便安装、调节和维修。2.划分系统的原则:凡发生下列几种情况之一者不能合为一个净化系统:①污染物混合后有引起燃烧危险者;②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气体,混合后可能引起管道内结露者;③因粉尘或气体性质不同,共用一个系统会影响回收或净化效率者。3.管道敷设的原则:管道敷设分明装和暗设,应尽量明装,以便检修;管道应尽量集中成列,平行敷设,尽量沿墙或柱敷设;管道与梁.柱、墙、设备及管道之间应留有足够距离,以满足施工、运行、检修和热胀冷缩的要求。一般间距不应小于100一150mm;管道通过人行横道时,与地面净距不应小于2m,横过公路时不得小于4.5m,横过铁路时与铁轨面净距不得小于6m;水平管道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便于放气、放水、疏水和防止积尘,一般坡度为不小于0.005%0。坡度应考虑斜向风机方向,并应布风管的比较低点和风机底部装设水封泄液管。4.管道支撑的原则:管道与阀件不宜直接支承在设备上,应单独设支架或吊架。保温管的支架上应设管托;管道的焊接缝位置应布置在施工方便。科研实验室集中供气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