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视光电开发的无人机微型吊舱就是如此,慧视VIZ-100T三轴三光目标定位吊舱,集成了10倍光学变倍可见光相机,640×512高分辨率红外相机,测程1.2km半导体激光测距机,通过三轴高稳定精度平台框架实现远距离图像采集、目标点定位。此外,吊舱中还内置了工业级的AI图像处理板Viztra-HE030,这块板卡采用了高性能芯片RK3588,能够实现远程高空目标检测、识别和锁定跟踪等功能。两者结合让整个无人机能够实现昼夜工作无缝切换,无论是什么环境,这款吊舱都能够实现行业级应急救援支撑。无人化需要目标识别技术。甘肃安全目标识别自主可控
这种AI图像处理板在国内也有很多企业在做,但是由于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发展程度不如国外,所以AI图像处理板的应用也不尽人意。成都慧视开发的高性能图像处理板Viztra-HE030就十分适合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这块图像处理板采用了高性能芯片RK3588,相比如同类板卡,架构更先进,采用8nmLP制程,搭载八核64位CPU,主频高达2.4GHz。集成ARMMali-G610MP4四核GPU,内置AI加速器NPU,可提供6Tops算力,支持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性能强劲的RK3588可为各类AI应用场景带来更强大的性能表现。湖南省时省力目标识别系统校园监控的智慧化升级可以用慧视图像跟踪板。
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巡检领域,其灵活、机动的特点使得巡检的效率、覆盖范围均比人工巡检要好。在林业领域,进行常规化的森林巡检工作至关重要,森林督查图斑是指通过相关技术获取的森林覆盖变化信息,用于监测和管理森林资源。定期进行森林图斑核查有助于加快育才生态区森林建设。在以往,这种巡查都是通过人力步行道需要检查的区域,执法人员需要克服山林陡峭、路滑的困难,而如今只需要远程操控无人机高空巡查,效率提升一大半。无人机森林图斑巡查之所以能够替代人工,得益于无人机能够搭载智能化的吊舱,例如成都慧视推出的VIZ-GT05V三轴双可见光惯性稳定微型吊舱,其搭载一颗千万级可见光CMOS传感器和一颗星光级可见光CMOS传感器,具备大小两个视场角,能够实时输出1080P的高清可见光视频,即便是夜间微弱光线下也能够实现目标观测。
人工标注的精细度完全依靠于人的眼力、技术,面对简单的图像时,尚且可以应付,面对复杂的图像时,就会眼花缭乱。此外,当长时间进行标注时,人工的倦怠也会影响精度。而慧视SpeedDP能够通过不断的深度学习提升能力,这也是人工无法达到的。一个人工标注师的月成本大约在5000-6000元,如果是专门进行大规模图像标注的企业,这种岗位将不在少数,累计起来的人力成本就很多。而AI则不同,AI可以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节约项目开发时间,从而节约成本。无人机吊舱内置图像处理板后目标识别的能力会更加突出。
成都慧视开发的Viztra-HE030和ViztraLE026图像处理板,搭载自研的目标识别、跟踪算法后,无人机能够凭借其低发现率的特征,借助平台搭载的各类探测设备,可以为指挥官提供丰富及时的战场信息(包括敌情、地理环境、电磁环境、战损情况等),结合侦察卫星等其他探测手段,可以形成从战略到战术层面的立体信息获取系统,更好的支持各级指挥官及时准确的作出判断。此外,RK3588和RV1126还能进行精确的远程打击,两款板卡都具备小型化、轻量化的优点,不会过多占用无人机空间增加重量,搭载远程导弹后,飞行到目标区域高空,通过AI智能化图像处理,就能自动或者手动识别打击对象。监控在板卡和算法的作用下就能实现精确地目标识别功能。重庆网络目标识别24小时服务
无人机配送,就可以用慧视图像处理板对摄像头进行赋能。甘肃安全目标识别自主可控
工业4.0就是无人作业的天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无人化改造,农业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导向,我国已经成功建立了31个无人农业作业实验区。无人农业区利用无人机、无人车进行作物的播撒、浇灌、施肥等一系列操作,而无人设备要想实现这些功能要么是人工的远程精细操控,要么就是靠图像处理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后者通过在无人设备上加装高性能的AI图像处理板,这些图像处理板在算法的赋能下,能够实现精细的目标识别和检测,例如无人机,在无人机上安装慧视光电推出的微型双光吊舱,吊舱内置图像处理板,无人机在起飞后能够自动识别哪些是作物哪些是其他物体。甘肃安全目标识别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