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全市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场所和运行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全市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发展现状。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加强科学教育功能室(实验室)建设,每所小学至少要建设1个科学教育功能室,每所中学要或联合建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类实验室,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科学探究实验室全覆盖。改进和完善学生评价。西藏实验仪器管理与实验教学服务平台
征集和遴选一批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和师资,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库、师资库。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进校园机制,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和社会质量科普类课程参与学校科学教育。在课后服务中,每周安排不少于2次科普讲座和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项目探究、观测研究等科学实践课程。与高校合作,开发科学教育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资源包,进一步丰富科学教育课后服务课程资源。统筹社会科学资源。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探索建立面向中小学生开放所属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阵地、平台、载体和科学资源的工作机制、政策,分时段实行有序预约参观。辽宁实验仪器管理与实验教学服务系统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
根据培育时代新人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要求,完善师范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师范生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培养,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培养和补充力度。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健全分层分类、阶梯式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加强教研支撑,健全各级教研体系,推动各地各校常态化有效开展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强化基于教学实际问题和课例案例的研究。推动教师有序交流轮岗。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立足学区内、集团内和城乡间为主实施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计划,加快实现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支持开展团队式交流,加快提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县域统筹,促进思想、科学、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校际共享。
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基〔2019〕16号)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教育部制订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和操作指南,指导中小学实验教学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行动方案》(教材厅〔2023〕3号)提出要根据课程标准,完善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研制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推动地方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支持探索建设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教育创客空间等,建设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 2023年启动,有计划地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造。
将科技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着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利用智慧教育改进和强化科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小学科学新课标课例研讨、科学课例评比和现场展示活动等,评选科学教育案例和教育论文,不断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加强实验考查,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探索人工智能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科创实践类的教学探索。 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北京学校实验教学服务平台
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西藏实验仪器管理与实验教学服务平台
确保科学教师在职称评聘、职级晋升等待遇上不低于其他课程教师。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定期开展教材教法培训、听课评课、教研联动等活动,通过入校视导、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提升科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评选一批科学教育校长、科学课教师、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科技辅导员,鼓励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提升科学教育水平落实科学教育经费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和当地科学教育建设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科学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并统筹考虑和正确使用。 西藏实验仪器管理与实验教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