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应用激励机制,推广融合应用案例,促进质量教育资源共享。完善国家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赋能提升教育治理水平,推动学籍管理、课后服务、控辍保学子系统应用,完善党建德育、校园安全、阳光招生、电子毕业证、集团化办学等子系统,加快推进实际应用,着力提升基础教育管理效能。完善“学有优教”App,搭建家校沟通渠道,加快推动基础教育面向公众的管理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提升服务公众能力。实施综合攻坚行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进质量评价。依据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四个质量评价指南,建设学校质量自评系统,推动学校和幼儿园对标研判、依标整改;推动地方制定完善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质量评价督导评估工作。至2027年,形成配套性的常态长效实施工作机制,培育一批深入实施新课程的典型区域。山西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各地对培养、输送骨干教师的学校给予奖励支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推动建立新招聘教师在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跟岗实习制度。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赋能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水平。丰富平台质量资源,统筹建设覆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数字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实现覆盖所有教育部审定教材版本。拓展应用功能,加大在智慧课堂、双师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网络教研、个性化学习和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融合应用。提升应用实效,强化师生应用培训,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山西实验教学与实验实验教学信息系统制订课程实施的区域规划。
推广使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研发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深入实施专项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加强研学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社会实践育人体系。组织实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发展、财政等部门依据本意见精神,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分解年度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并在2023年9月底前将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统筹用好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坚持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有效保障行动计划实施。及时总结宣传行动计划实施的成效、经验,引导全社会支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氛围。
涵盖了基础的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活动,包括观察、测量、探究、模拟、设计、编程、制作、种植、养殖、参观、调查、考察、试验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并采用适当的活动形式将我国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经济战略、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教育主题融入科学与技术等实践教学,为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实践基础。《基本目录》是课程标准落地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各地应依据《基本目录》做好实验教学规划,建立相关投入与保障机制,强化实验教学研究与督导,保障各类实验教学场室,做好各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指导中小学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与实践活动,确保基础学科与科学教育提质增效。 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各中小学校原则上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学实践到基地”“科学课进校园”等活动。大力支持中小学校就近分期分批到省市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探究式、场景式、体验式科普实践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交流,吸收借鉴国际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展示我市青少年科学教育成果。主动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对接,遴选一批中小学生跟班参与科技项目研究开展科学教育成果展示。加强教学装备配备和使用。广东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信息软件
满足实验教学开展需求。山西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多形式的学生探究、创新、综合性分组实验。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发特色实验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适当设置选做实验,作为课外自主开放实验项目。变革实验教学方式。强化素养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中要遵循学科特点,积极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学习。通过多学科融合、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实现学生学习,逐步做到“做中学”“研中学”“创中学”,实现学生被动无趣应试学习向主动兴趣能力养成转变。山西实验教学服务实验教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