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美国发布《国家机器人计划1.0》,旨在通过创新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加速机器人发展和使用,实现协作机器人与人类伙伴的共生关系。2017年,美国发布《国家机器人计划2.0》,在“普遍性:协同机器人的无缝集成”政策下,聚焦基础技术研发,以实现协作机器人从各方面协助人类,实现多人与多机器人之间的交互协作。同年,美国**部牵头建立了“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下属的先进机器人制造创新机构。2017年至2021年,经过多轮项目征集,先进机器人制造创新机构陆续发布了18个围绕协作机器人技术应用展开的项目。如图1所示,协作机器人在先进机器人制造创新机构每年度发布项目中的占比保持在25%以上,整体占比约为41%。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机器人。南京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上料机
码垛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物流和制造业中的货物堆垛,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和要求,将货物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叠放,提高堆垛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彻底将工人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释放出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纸箱制造等行业。装配机器人是柔性自动化装配系统的**设备,在制造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装配工作。普遍具备高速、高精度和可靠性强的特点,主要用于各种电器制造、汽车及其部件、计算机、机电产品及其组件的装配等方面。宣城工厂自动化移动机器人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移动机器人。
中国是全球比较大的协作机器人市场,目前,国内协作机器人的生产模式大部分都是:进口**零部件+国产本体+半国产系统。其中,占据协作机器人成本比例高达70%的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三大**零部件,市场格局仍然主要是由外资企业掌控。虽然国内也出现了主攻伺服系统的汇川技术、主攻减速器的中大力德等快速成长的**零部件自主品牌,但目前我国85%的减速器市场、90%的伺服系统市场、80%的控制器市场仍被海外品牌占据,极大影响了国内协作机器人的技术创新和成本压缩。
集成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正在为自动化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品牌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探索集成控制系统的潜力。自动化厂家通过集成机器人控制技术,不仅可以扩展其产品线,还能为现有业务增加附加值。设备OEM厂商也通过采用集成控制系统,提升设备性能,同时降低成本和供应链风险。对于机器人制造商而言,虽然需要开放控制系统,但这也为其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终端用户也将从集成机器人控制技术中受益,操作更为便捷,性能优势明显,尤其是在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的场景中。随着市场对集成控制系统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这一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智能机器人工厂自动化设备。
对于未来的协作机器人应用,美国相关研究机构试图通过更沉浸的人机交互手段,实现深层次、高水平的人机协同。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在波音等公司支持下,开发了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协作系统。通过检测大脑和肌肉活动,操作人员利用手势向协作机器人下达指令,实现更加复杂和精细的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反复学习操作人员脑电和肌电信号,机器人可以自行完成拾取、分类、抬举钻孔等任务。美国还将协作机器人视为未来智能工厂的重要基础设施,围绕协作机器人开展业务流程重构。南京智能机器人工厂自动化。徐州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上料机
拧紧生态系统工厂自动化上料机。南京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上料机
根据ISO10218-2的定义,协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robot,Cobot)是指在确定的协作工作空间内与人直接交互的机器人。摘要: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有成本低廉、部署灵活、安全性强、易于使用四大特点,可充分结合机器效率和人类智能,更能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个性化生产需求,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目前,美欧日众多研究机构、机器人厂商、创新技术公司相继与空客、波音、洛马等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巨头联合开发基于协作机器人的工艺装备,力求加快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对我形成新的智能化“代差”。南京智能制造工厂自动化上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