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滚珠丝杆单轴机器人]考虑到危险速度的影响,在工件交接时会存在风险使用长滚珠丝杆单轴机器人,降低速度后使用将全行程进行分割,使用多个单轴机器人交接工件由于使用皮带单轴搬运,所以重复定位精度下降.
无滚珠丝杆那样的危险速度!线性马达单轴机器人的魅力在于没有滚珠丝杆的危险速度。即使长距离搬运,最高速度也不会下降。另外,最大行程为4m。在长距离搬运工序中可以大幅缩短周期时间。与滚珠丝杆单轴机器人不同,由于滑动部和旋转部位较少,因此很安静。而且,线圈和磁芯为非接触式,不会发生磨损,可以长期使用。 雅马哈线性传送模块LCMR200的搬运部分也 实现了机器人化。自动化雅马哈两轴机器人型号
由于市场需求增大,我们不得不提高产量,并设计了额外的新设备。这次原本考虑采用与以往设备相同的装置构成,但使用转盘会导致检查工序成为瓶颈,拖累整体的生产节拍。因此为了确保所需的产量,必须准备2条生产线的相同设备,这不符合预算。另外,在目前的生产方式中,装置间的交接较多,存在产生损伤和颗粒物等品质方面的问题。为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参加了展览会,在雅马哈展台发现了LCMR200横移单元。如果采用LCMR200横移单元,则可以通过将生产线分成3列进行线上检查,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产品下线。并且,通过高速搬运可以缩短周期时间,还可以搬运和同时检查4个工件,只需白班作业就可以实现目标产量。大幅改善了品质问题。并且,可确保足够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另外,通过减少工件的交接,减少了损伤和颗粒物的产生,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完成了本以为很难实现的产量,并且改善了品质问题,全体员工都非常满意。智能雅马哈单轴机器人供应雅马哈发动机公司开发机器人,是始于40多年以前。为将机器人用于本公司的摩托车生产线而开始了研发。
以前,为了高效进行多品种生产,我们在改善品种切换作业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在我们的努力下,作业时间从10分钟减半为5分钟。有客户来工厂参观时,我们就介绍这些改善效果。但即使缩短了作业时间,1天要进行多次5分钟作业的话,谈不上是高效。为了不降低设备运行率,我们需要优先把生产数量多的品种进行一定程度的集中,然后再生产。这次我们之所以探讨引进雅马哈发动机的LCMR200,是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率。由于LCMR200可以通过程序来变更停止位置,实现了“无换产调整作业”,因此我们收到了预期效果。接着我们在后面的设备上也采用了LCMR200,该设备在投放侧装有读取产品二维码的机构,废除了从触摸屏进行的操作。这样就实现了全自动化。由此,设备运行率大幅提高,无需再进行品种切换,现在也不用在意小批量的订单了。
产品转产的准备时间只有3个月……必须缩短工时。电子元件制造商N公司,伴随产品转产不得不对生产设备进行改装。如何提高改装生产设备的效率也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也就在这个时候,公司计划构建生产新产品的生产线,而且必须在3个月后就开始生产。一直使用的转位工作台,需要对停止位置进行微调,但这非常费工费时。每次为产品转产改建生产线,设备负责人员都会被催促交期。并且,在安装有多个转位工作台的位置对设备进行调整或维修,不得不在转位工作台之间多次来回移动。而且,在转位工作台之间进行组装或调整,操作性很差,这也给设备负责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构建生产线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必须缩短工时与提高效率。雅马哈LCM100具有高速搬运、顺利地减速停止、直接定位、可在滑块上进行作业等多种多样的特点。
中国工厂的生产,将迁回原本就狭窄的日本国内工厂。海外生产据点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K公司决定关闭在中国的部分工厂,将这些工厂的生产分散到日本国内多个生产据点。S先生所在的部门也计划接手多道工序。“说实话,我所在的项目组就有提出‘这已经不能再增设设备了吧……’”S先生这样讲道。在现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要迁入中国的部分生产,不得不重组工序。但现有设施的空间明显已达到了上限。画了多次设计图,可确保的空间上限也就宽500mm多一点。建议用是可适合产品生命周期使用的、机动灵活的生产线设计……。此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需定期变更生产线的设计。生产的产品中有产品生命周期短的产品,这就需要在很短的期间内再次变更生产线的设计。因此,设备易于改装也就成了必要条件。“也考虑过引入并联机器人……但,除了机器人,还需要悬挂机器人用的坚固台架。但我们不知道究竟应该准备坚固到何种程度的台架。”(S先生)以前,有过因台架的刚性不足而产生振动,结果不得不重新订购台架。不同刚性的台架价格相差很大,合计费用完全无法预计,这一点也比较担心。LCM100是为解决在制造工厂中客户所面临的消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等多种问题而开发的。工业YAMAHA雅马哈机械手功能
雅马哈机器人的“企业理念”由3大理念和指针所组成。自动化雅马哈两轴机器人型号
与海外的**企业合作随着印刷电路板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对雅马哈的表面贴片机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顶着强劲的逆风,犹如人工划船般开启了航程的新生IM,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受到关注。1988年2月,与**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正式签订了供货协议,成为了该制造商的表面贴片机供应商。这一成功也就成了推动IM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它不仅使IM能够制造超越欧美市场的产品,还培养了IM成员的国际意识,并促进了达到高性能、高功能、高质量水准的技术力。曾经被喻为“问题儿”的IM事业持续稳步地发展,现在已被赞誉为“优等生”了。自动化雅马哈两轴机器人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