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件抛光后不光亮并呈灰暗色?分析原因:可能电化学抛光溶液已不起作用,或作用不明显。解决方法:检查电解抛光液是否使用时间过长,质量下降,或溶液成分比例失调。5.工件抛光后表面有白色的条纹是怎么回事?原因分析:溶液相对密度太大,液体太稠,相对密度大于1.82。解决方法:增大溶液的搅拌程度,如果溶液相对密度太大,用水稀释至1.72。在90~100℃条件下并加热一小时。6.为什么抛光后表面有阴阳面,及局部无光泽的现象?原因分析:工件放置的位置没有与阴极对正,或工件互相有屏蔽。解决方法:将工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工件与阴极的位置适当,使电力分布合理。赋耘检测技术提供金属材料断口分析电解抛光腐蚀仪!黑龙江电解腐蚀仪
试样不能进行弯曲评定或弯曲的裂纹难以判定时,则采用金相法来确定是否是晶间腐蚀造成的裂纹。此时金相磨片应取自试样的非弯曲部位(焊接接头和焊管除外),经浸蚀后(不得过腐蚀),在显微镜下观察(150~500倍),允许的晶间腐蚀深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8、报告在晶间腐蚀试验和弯曲试验结束后,试验员及时签发报告,报告中说明试验方法与评定结论。附件:试样提取尺寸与试样尺寸:――摘自GB/T4334.51-弃去;2-焊接试样;3-焊板;4-弃去图5单焊缝取样1-焊接试样;2-焊接试样;3-焊板北京低倍电解腐蚀仪怎么使用电解抛光腐蚀仪哪家可以生产呢?
电解抛光和电化学抛光没有区别。电化学抛光也称电解抛光。电解抛光是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从而达到工件表面光亮度增大的效果。电解抛光优点:1、内外色泽一致,光泽持久,机械抛光无法抛到的凹处也可整平。2、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3、增加工件表面抗腐蚀性。一、方法不同1、电解抛光:利用金属表面微观凸点在特定电解液中和适当电流密度下﹐首先发生阳极溶解的原理进行抛光。2、电化学抛光: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二、作用不同1、电解抛光:能很好地改善金属表面的质量,使之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和光亮度。2、电化学抛光:达到工件表面光亮度增大的效果。三、特点不同1、电解抛光:与化学抛光相比,可以消除阴极反应的影响,效果较好。2、电化学抛光:内外色泽一致,光泽持久,机械抛光无法抛到的凹处也可整平;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增加工件表面抗腐蚀性。
工件抛光后表面无光泽,在浅黄色底子上有白色斑点,一般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可能是电解抛光溶液中铬酐含量过高,甚至超过。解决方法:铬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对人体有致*作用,污染环境,可选用无铬抛光液。推荐使用“不锈钢通用电解液”。15.电解液成本核算主要是哪些?主要是电费、电解液、整流器、电解槽、极板、铜棒、加热管等。16.不锈钢各种材质在电解抛光时电流密度是多少?与电解成本有什么关联?原因分析:在市场常规情况下不锈钢各种材质在电解液的密度为:200系列不锈钢材质电流密度在25—50安培之间,300系列不锈钢材质电流密度在15—30安培之间,400系列不锈钢材质电流密度在30—55安培之间。200系列不锈钢材质电流密度在15—25安培之间,300系列不锈钢材质在10—15安培之间,400系列不锈钢材质在25—30之间。电流密度越大,耗电量越大。而在电解成本核算中,电费所占的比例大。 赋耘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低倍组织热酸装置,低倍电解腐蚀装置腐蚀后的材料如何清理?
电解时为什么容易出现打火现象?原因分析:导致这一现象有三点因素:一是挂具与工件接触点不牢固,二是电解液密度太低,三是电流密度过高。解决方法:多换几种挂具与工件连接方法,尽量多增加挂具与工件的接触点。如是电解液密度太低,可更换电解液,建议选用“不锈钢通用电解液”。21.不锈钢电解液操作温度对电解抛光有什么影响?比较好温度是多少?原因分析:一般电解液使用温度为50—90℃之间,温度较低,抛光速度较慢,光亮度下降。温度过高,液体对工件腐蚀加快,容易引起工件过腐蚀,电解液有效成分容易分解。解决方法:温度较低应加热到规定温度,加热可使用各种加热管(如石英,钛材质加热管),长时间工作温度会上升,当温度超过90℃时应停止工作,散热可选用搅拌或冷却循环方式。比较好使用温度是50—90℃,“不锈钢通用电解液”的比较好使用温度为50—80℃。22.不锈钢工件表面凹凸不平,麻点呈凸状,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表面锈蚀较多,电解液只是微观腐蚀整平,较多的锈蚀电解液不能完全***,如延长抛光时间,大量铁离子沉入电解液底部,降低电解液使用寿命。解决方法:将工件表面的锈蚀***干净。推荐使用“不锈钢活化液”,“除锈水”。 赋耘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电解抛光腐蚀仪质量不错!北京低倍电解腐蚀仪怎么使用
赋耘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晶间腐蚀仪不锈钢的标准有哪些?黑龙江电解腐蚀仪
晶间腐蚀也是电解腐蚀仪的一种,英文名称:intergranularcorrosion;intercrystallinecorrosion一种金属,晶界非常活泼,在晶界或邻近区产生局部腐蚀,而晶粒的腐蚀则相对很少,这就是晶间腐蚀。晶间腐蚀使金属碎裂(晶粒脱裂),同时使金属丧失强度。晶间腐蚀是由晶界的杂质或晶界区某一合金元素的增多或减少引起的。说明: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降低金属的机械强度。而且腐蚀发生后金属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看不出被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着减弱,力学性能恶化,不能经受敲击,所以是一种很危险的腐蚀。通常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中。 黑龙江电解腐蚀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