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均衡技术主要分为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两大类,用于解决电池组内单体性能差异问题。被动均衡属于能量耗散型,当检测到某单体电压过高时,通过导通开关管让并联电阻消耗其多余电量,直至与其他单体电压一致。其优势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适合消费电子、低速电动车等中小容量电池组,但能量以热能浪费,效率低且均衡速度慢,适用于小电流场景。主动均衡则是能量转移型,通过不同介质实现电量调配,具体包括电容式、电感式、变压器式和 DC/DC 变换器式等。电容式利用电容在高低压单体间切换传递能量,响应快但单次转移量少;电感式通过电感充放电转移能量,效率 70%-80%,但体积较大且有电磁干扰;变压器式借助多绕组变压器实现多单体同时均衡,效率 80%-90%,不过设计复杂、成本高;DC/DC 变换器式通过双向通道将高电压单体能量转移到总线再分配,效率超 90%,适合电动汽车等场景,但电路算法复杂。总体而言,被动均衡因低成本适用于简单场景,而主动均衡尤其是结合智能策略的方案,正逐步成为主流,能动态调整均衡强度,提升电池组寿命,广泛应用于大容量、高要求的设备中。BMS实时采集、处理、存储电池模组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与外部设备如整车控制器交换信息。电池PACKBMS保护芯片
电池管理系统(BMS)系统组成。硬件层:包括电压/电流采集模块、温度传感器、均衡电路、主控芯片(MCU)及通信接口。软件层:内嵌SOC/SOH估算算法(如卡尔曼滤波、安时积分)、故障诊断逻辑及通信协议栈。安全机制:符合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等标准,具备冗余设计及故障自检能力。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管理动力电池充放电,优化续航里程,保障高压系统安全。储能系统:平衡电网负荷,支持光伏/风能储能,防止电池过载。消费电子:如无人机、电动工具等,确保高倍率放电下的稳定性。换电设施:实时监测换电柜电池状态,提升运维效率。进口BMS电池管理系统工厂BMS终止充电意味着电池管理系统在监测到充电系统存在异常情况时,为了保护电池安全而主动切断充电过程。
入局BMS制造的厂商分为几类:一类是动力电池BMS中具主导能力的终端用户-车厂,事实上国外BMS制造实力较强的也就是车厂,如通用、特斯拉等;国内有比亚迪、华霆动力等。第二类是电池厂,包含电芯厂商与做pack的厂商,如三星、宁德时代、欣旺达、德赛电池、拓邦股份、等;第三类BMS制造商,此类厂商有多年的电力电子技术积累,有高校背景或相关企业背景的研发团队,如亿能电子、杭州高特电子、协能科技等企业。目前看来储能电池的终端用户没有加入BMS研发与制造的需求与具体行动,可以认为储能电池BMS行业缺乏一个占据了重要优势的参与者,给电池厂以及专注做储能BMS的厂商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储能市场一旦确立,将给予电池厂与专门BMS生产厂商以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在未来电动汽车的BMS生产厂商也极有可能成为大规模储能项目使用的BMS供应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池保护板的自身参数,比如自耗电分为工作自耗电和静态(睡眠)自耗电,保护板自耗电的电流一般是ua级别。工作自耗电电流较大,主要为保护芯片、mos驱动等消耗。保护板的自耗电太大会过多消耗电池电量,如果长时间搁置的电池,保护板自耗电可能导致电池亏电。自耗电和内阻等,他们不起保护作用,但是对电池的性能是有影响的。保护板的主回路内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保护板的主回路内阻主要来源于pcb板上铺设阻值,mos的阻值(主要)和分流电阻的阻值。在保护板进行充放电时,特别是mos部分,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一般保护板的mos上都需要贴一大块的铝片用于导热和散热。除了这些基本功能以外,为了使用不同的应用场景个需求,保护板还有各种各样的附加功能(如均衡功能),特别是带软件的保护板,功能更是异常丰富,比如蓝牙、wifi、GPS、串口、CAN等应有尽有,再高阶一点,就成了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组续航明显下降或充电异常(如充不满、充放电时突然断电)。
锂电池过充过放的本质: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板脱嵌,通过电解液嵌入到负极板上;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板上脱嵌,并经由电解液嵌入到正极板上;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锂离子在极板上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充电时,随着锂离子的脱嵌,正极材料体积会发生一定量的收缩;放电时,随着锂离子的嵌入,正极材料体积会发生一定量的膨胀。过充时,正极晶格会产生崩塌,锂离子在负极会形成锂枝晶从而刺破隔膜,造成电池的损坏。过放时,正极材料活性变差,阻止锂离子的嵌入,电池容量急剧下降。如果发生正极材料体积过度膨胀,也会破坏电池的物理结构,造成电池的损坏。BMS通过精细的监测、保护和优化,让电池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比较大效能,是连接电池与应用场景的“智能中枢”。BMS系统保护板的优势:提高电池寿命:通过实时监测和保护电池,避免电池过充、过放等问题。移动储能BMS管理系统测试
BMS锂电池保护板对电池包的能量进行管理,一般分为被动管理和主动管理两种类型。电池PACKBMS保护芯片
展望未来,BMS在技术发展上也将呈现诸多趋势。智能化是重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BMS将更具智能。通过对电池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与学习,能够精细预测电池性能与寿命,并依据预测结果实施相应控制与管理。效率提升也是关键,未来BMS将不断优化,采用更先进的功率器件与控制算法,提高充放电效率;优化电池均衡控制策略,缩短均衡时间,降低能量损耗。安全性能方面,BMS将更加重视,采取多重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电池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安全运行,同时加强与其他安全系统的协同,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此外,BMS还将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与车辆控制器、充电桩等其他系统深度融合,实现更复杂、高效的功能;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标准化也将成为必然趋势,制定统一的BMS标准,有助于提高产品兼容性与互换性,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电池PACKBMS保护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