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1的免疫荧光,步骤如下:1.细胞在盖片上生长融合到95%-100%时,从孵箱中取出。2.用预温的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3.4%的甲醛室温固定20-30分钟。4.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5.0.2%TritonX-100透化2-5分钟。6.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7.5%BSA室温封闭30分钟。8.加一抗(用1%BSA稀释)放在湿盒里,4度过夜。9.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0.加二抗(用1%BSA稀释)30分钟,闭光。11.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2.95%甘油封片。注:4%甲醛,0.2%Triton,5%BSA均用1×PBS稀释。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应用较少,因此通常将其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免疫荧光技术。CRT(Calreticulin)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注意事项:对照实验的设置:1、内源性组织背景对照:某些细胞和组织可能有固有的生物学性质,会产生背景荧光,对结果产生影响,例如色素脂褐质。因此在孵育一抗前,应对样品进行观察,确保抗原本身没有信号。2、阳性对照:用确认含有待测抗原的组织或细胞,与待测标本进行统一处理,结果应为阳性,可证明待测抗原有一定活性并且实验过程中用的试剂及方法均可靠。3、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相反,用明确不含有待测抗原的细胞或组织切片染色,结果若为阴性,可排除染色过程中由于非特异性染色造成的假阳性结果。CRT(Calreticulin)免疫荧光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免疫荧光应用范围:其应用范围极其普遍,可以测定内分泌、蛋白质、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多肽、核酸、受体、神经递质、肉瘤标志物、血药浓度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根据诊断类别,又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内分泌、药物检测、免疫学、血型鉴定等。免疫荧光实验步骤:洗涤:PBS洗涤5min*3次。封闭:使用封闭液对样本进行封闭,一般1h。加一抗:使用合适浓度的一抗与样本4℃过夜。洗涤:PBS或PBST洗涤5min*3次。加二抗:使用间接法时需要加二抗处理,根据说明书使用合适的浓度,避光处理1h(后面步骤均需避光)。洗涤:PBS或PBST洗涤5min*3次。封片:滴一滴防淬灭剂,封片。可立即观察后暂存4℃尽快观察。
细胞和组织样品处理:准备荧光标记的细胞样品:为实现较佳的图像质量,首先应建立针对目的蛋白和细胞结构的研究,同时将其他一切背景等排除在图像之外。固定和破膜细胞样品用于标记–首先将细胞结构、蛋白和核酸固定,然后使荧光染料和抗体渗入到细胞内部,标记目的靶点。封闭细胞样品,防止荧光标记物与研究无关的蛋白非特异性结合,较大限度提高信噪比。蛋白封闭液有助于减少非特异染色。抗体能够取代封闭蛋白与其表位形成高亲和力结合,而封闭液可防止样品中的低亲和力结合。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凋亡和细胞存活。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注意事项:1、建议细胞直接种孔板,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拍照,这样可以避免然后挑片时造成划片或细胞片破损以及然后封片可能造成滑片等结果;2、若实验室只有正置荧光显微镜,则需要将细胞植于细胞爬片。建议直接购买处理过的细胞爬片;若只有普通细胞爬片,可以先将爬片于浓酸(浓酸腐蚀性强,注意操作)或 75% 乙醇浸泡过夜,若用酸浸泡过夜,第二天先用自来水小心冲洗掉爬片残留的酸液,若用 75% 乙醇浸泡,则不需要此步骤。然后,用洗洁精搓洗爬片,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爬片。置于烘箱 80 ℃ 烘干,再将爬片置于超净台造紫外消毒后备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研究遗传疾病和基因表达调控。CRT(Calreticulin)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环境污染和毒物作用。CRT(Calreticulin)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的原理和类型:免疫荧光利用荧光分子或荧光团在一定波长(分子的吸收光谱)下吸收光子的特性,经过短暂的间隔(发射光谱)后以较高的波长发射光子,并伴随能量损失。发射的荧光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荧光团可以通过可见光或紫外光激发。具有高光稳定性和荧光量子产率的荧光染料可在市场上购买,其激发较大值跨越从400到>700nm的波长范围。它们不会损伤活细胞,可安全用于生物制剂。在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时,首先对细胞或组织进行固定和透化处理。进行免疫染色时,荧光团与目标抗原的抗体结合,然后使用成像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根据使用的抗体和所需的信号扩增,免疫荧光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CRT(Calreticulin)免疫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