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钢表面处理技术能提升模具性能与使用寿命。常见表面处理技术有氮化、镀硬铬、PVD(物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等。氮化可在模具表面形成硬度高、耐磨性好且耐蚀的氮化层,提高模具表面硬度与疲劳强度,如气体氮化、离子氮化等工艺。镀硬铬能在模具表面形成坚硬、光滑的铬层,提高耐磨性与抗粘附性,常用于塑料模具与冷作模具。PVD 与 CVD 可在模具表面沉积一层高性能薄膜,如 TiN、TiAlN 等,显著提高模具的硬度、耐磨性与抗氧化性,尤其适用于高速、高精度模具,大幅提升模具在恶劣工况下的工作性能。中钢模具钢,助力模具企业技术升级。中山H13模具钢供应商

模具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如氧化物、硫化物)会严重影响模具寿命,模具钢需通过严格的冶炼工艺控制夹杂物等级。采用真空感应熔炼(VIM)+ 电渣重熔(ESR)双联工艺,可使 A 类(硫化物)、B 类(氧化物)夹杂物等级均控制在 1.0 级以下,D 类(球状氧化物)≤0.5 级,满足大型模具(如汽车覆盖件模具)的探伤要求(超声波探伤达到 GB/T 7233.1 中的 Ⅰ 级)。对于精密模具钢(如 S136),还需进行磁粉探伤(MT)和渗透探伤(PT),确保表面及近表面(深度≤1mm)无裂纹、气孔等缺陷。在航空航天模具(如钛合金板材冲压模)中,夹杂物控制严格的模具钢可避免冲压时因应力集中导致的模具突然失效。广州A3模具钢按需定制中钢模具钢,助力客户提升竞争力。

压铸模具在高温高压下与熔融金属(铝合金压铸温度 650-700℃)接触,易发生热熔损(粘模和侵蚀),H13 钢通过优化成分和表面处理提升抗热熔损性能。成分中添加铌(Nb)元素(0.05-0.10%),形成高温稳定的 NbC,抑制碳化物在晶界聚集,抗热熔损性能提升 25%。表面处理采用物理的气相沉积(PVD)技术,镀覆 TiAlN 涂层(厚度 3-5μm),其耐高温达 800℃,硬度 HV3000,与铝合金的摩擦系数降至 0.3,有效减少粘模现象。在汽车轮毂压铸模具中,经 TiAlN 涂层处理的 H13 模具,使用寿命从 5 万模次延长至 8 万模次,且铸件表面质量提升,减少清理工作量。
H13 钢作为应用为的热作模具钢之一,含有 Cr、Mo、V 等合金元素,这些元素能够显著提高钢的高温强度、热疲劳性能和耐磨性。在 500 - 65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H13 钢能够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有效抵抗热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其热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可达数千次热循环,为压铸模等热作模具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热作模具钢的导热性也不容忽视,良好的导热性有助于快速将模具表面的热量传递出去,降低热应力,减少热疲劳裂纹的产生。例如,添加适量的 Cu 元素可以提高热作模具钢的导热系数,改善其散热性能。电渣重熔模具钢纯净度大幅提升,质量更可靠。

塑料模具钢用于塑料成型模具制造,除具备基本强度、硬度与耐磨性外,还有诸多独特要求。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在塑料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下保持尺寸稳定,避免模具变形影响塑料制品精度。耐蚀性好,防止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腐蚀性气体或添加剂侵蚀模具。出色的加工性能,便于模具的切削、研磨、抛光等加工操作,以降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补焊性能良好,在模具出现局部损坏时可方便修复。像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P20,在预硬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与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模具制造。奥氏体模具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蚀性。深圳DC53模具钢量大从优
模具钢硬度高,耐磨性能出色,能有效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中山H13模具钢供应商
模具钢的磨削性能与其硬度、组织状态密切相关,高硬度模具钢(HRC55 以上)磨削时易产生烧伤和裂纹,需采用特殊工艺。磨削 Cr12MoV 冷作模具时,选用粒度 80-120# 的立方氮化硼(CBN)砂轮,切削速度控制在 30-40m/s,冷却液流量≥20L/min,可避免表面烧伤。对于 S136 镜面模具钢的精密磨削,需采用恒压力磨削工艺,进给量控制在 0.001-0.002mm / 次,配合在线测量系统,使平面度误差控制在 0.005mm/m 以内。在模具型腔磨削中,使用五轴联动磨床配合陶瓷结合剂砂轮,可加工出 Ra0.05μm 的复杂曲面,满足光学镜片模具的精度要求。中山H13模具钢供应商